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2     共 2530 浏览

一、诗文基本信息

标题:江雪

作者:柳宗元(773-819),唐代文学家、"唐宋八大家"之一,字子厚,河东(今山西运城)人,世称"柳河东"其诗多写贬谪幽愤,风格清峭冷峻。

体裁:五言绝句,全诗仅20字,却位列"五绝最佳"之列。

二、原文与注释

原文

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

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

关键词注释

  • 绝/灭:强调绝对空寂,无生命痕迹
  • 蓑笠:蓑衣斗笠,古代防雨雪用具,象征隐逸
  • 寒江雪:倒装句式,突出""覆盖性,暗喻政治严寒

三、白话译文

所有山峦不见飞鸟,万千道路人迹消失。

唯见孤舟上披蓑戴笠的老者,独自在覆雪寒江中垂钓。

四、创作背景解析

此诗作于805年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期间。彼时"永贞革新"失败,诗人遭遇政治打压、母亲病逝、居无定所三重打击。诗中"江"实为永州潇水,而"独钓"实为诗人精神自喻——在唐王朝衰败("山"万径"荒芜背景)中坚守高洁。

五、艺术特色赏析

1.构图技法

  • 大与小:以"山"万径"宏大反衬"孤舟"钓"的渺小,形成视觉张力
  • 显与隐:通篇未直写"雪"却通过"飞绝"踪灭"读者感知雪势之猛

2.情感表达

  • 表层:描绘冬日渔猎场景,体现"中有画"意境美
  • 深层:渔翁实为诗人化身,"独钓"抗政治严寒的精神宣言

3.语言风格

  • 采用入声韵(绝、灭、雪),短促铿锵,强化孤寂感
  • ""独"二字重复使用,构成"孤独矩阵"

六、文学史地位

1.山水诗革新:突破王维"空灵",开创"峭"美学范式

2.人格象征:后世常以"寒江钓叟"指逆境中坚守的知识分子

3.国际影响:被译为英、日、法等语言,成为东方孤独美学的经典符号

七、跨媒介再创作

1.绘画:宋代马远《寒江独钓图》以此诗为蓝本,留白处皆成雪意

2.音乐:现代作曲家瞿小松曾谱成交响诗,用长笛模拟风雪声

3.影视:张艺谋《英雄》中无名练剑场景借鉴此诗意境

八、争议与辨正

部分学者认为"钓"实为无效劳动,反映诗人绝望心态;但更多研究指出,柳宗元通过《愚溪对》等文表明,这种"行"是对抗庸常的哲学姿态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