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3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一、诗文概览

标题:"石鱼湖"指湖南道州名胜,因湖中石形如鱼得名;"歌"揭示饮酒赋诗的创作情境;"并序"诗文前附有创作背景说明。

作者:元结(719-772),中唐现实主义诗人,主张"人病,裨补时阙"此诗作于其任道州刺史期间(766年左右)。

二、原文与结构

序文

"漫叟以公田米酿酒,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..."交代以官粮酿酒、与友泛舟的创作缘起,体现唐代官吏"田制"生活片段。

诗文正文

```

石鱼湖,似洞庭,夏水欲满君山青。

山为樽,水为沼,酒徒历历坐洲岛。

长风连日作大浪,不能废人运酒舫。

我持长瓢坐巴丘,酌饮四座以散愁。

```

三、注释与译文

关键词注释

  • "君山"洞庭湖中岛屿,此处喻石鱼湖中小山
  • "徒":指同游的文士僚属,非贬义
  • "丘":岳阳境内山名,此处借指湖畔高地

白话译文

石鱼湖景致可比洞庭,夏日涨水时湖中青山如黛。

以山峦作酒器,视湖水为酒池,同饮者星布洲岛。

纵使风急浪涌,仍阻不断运酒船往来。

我手执长瓢坐于高处,为众人斟酒共遣愁怀。

四、文学赏析

1. 艺术特色

  • 比喻系统:将自然景观(山/水)转化为饮酒场景(樽/沼),形成超现实意境
  • 反差修辞:"长风大浪"与"运酒舫"对抗,突显文人恣意
  • 情感递进:从写景(1-2句)到叙事(3-4句)最终落脚抒情(末句)

2. 思想内涵

  • 盛唐遗韵:虽安史之乱后所作,仍保留盛唐的豪放气象
  • 政治隐喻:"散愁"含对藩镇割据的忧虑
  • 吏隐思想:公余饮酒折射出"既仕且隐"的中唐官员心态

五、扩展研究

历史地理考证

石鱼湖旧址在今湖南永州江华县,现存清代《石鱼湖记》碑刻可印证诗中场景。元结在此修筑"漶樽"(石制酒器),与诗文"山为樽"互文。

文学史地位

此诗开创"歌体"河,影响后来白居易《琵琶行》等"行体"。清代沈德潜评:"奇想天开,得酒中三昧"

对比阅读

| 对比维度 | 元结《醉歌》 | 李白《将进酒》 |

|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|

| 情感基调 | 豪中见忧 | 恣肆奔放 |

| 饮酒动机 | 官吏集体消愁 | 个人壮志难酬 |

| 空间建构 | 实景虚写 | 完全虚拟场景 |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相思》-- 王维 | ·下一条:《石鼓歌》-- 韩愈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