篇名:兔爰(《诗经·王风》第八篇)
作者:无名氏(周代民间歌谣)
原文:
有兔爰爰,雉离于罗。
我生之初,尚无为;
我生之后,逢此百罹。
尚寐无吪!
有兔爰爰,雉离于罦。
我生之初,尚无造;
我生之后,逢此百忧。
尚寐无觉!
有兔爰爰,雉离于罿。
我生之初,尚无庸;
我生之后,逢此百凶。
尚寐无聪!
---
1.爰爰:舒缓自得貌
2.离:通""
3.罗/罦(fú)/罿(tóng):三种捕鸟网具
4.百罹/百忧/百凶:极言灾祸之多
5.尚寐:但愿长睡
6.无吪(é)/无觉/无聪:不言、不醒、不闻
---
(第一节)
狡兔悠闲自在跑,野鸡却陷罗网中。
我幼年时世太平,而今遭遇万种痛。
但愿长睡不言动!
(第二节)
狡兔逍遥踱步走,野鸡误入捕鸟罦。
我少年时无战乱,如今百忧压心头。
但愿长眠不觉忧!
(第三节)
狡兔从容田间跃,野鸡被困大罿网。
我初生时无劳役,现逢凶险万千桩。
但愿沉睡耳不闻!
---
三章叠唱中仅变换:
从"不言"到"不醒""闻"体现绝望情绪的层层深化
---
据《毛诗序》考为周桓王时期(前719-前697年),反映:
诗中折射三大问题:
① 统治阶级与被压迫者的对立
② 战乱导致的民生凋敝
③ "无为→百凶"剧变
---
1.主旨分歧:
2."尚寐"释义:
3.作者身份推测:
---
1.成语溯源:"兔死雉悲"原始意象
2.后世化用:
- 杜甫《石壕吏》"存者且偷生"的延续
- 马致远《秋思》"争名利何年是彻"呼应
3.现代价值:
对阶级压迫的文学控诉具有永恒警示意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