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0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---

一、诗文基本信息

标题:旅夜书怀

作者: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唐代现实主义诗人,被誉为"圣"

创作背景:约作于765年诗人离开成都草堂,漂泊渝州、忠州期间,反映其晚年孤寂心境

---

二、原文呈现

细草微风岸,危樯独夜舟。

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。

名岂文章著,官应老病休。

飘飘何所似?天地一沙鸥。

---

三、分行注释

1.细草微风岸:江边细草在微风中摇曳,暗示诗人漂泊无依的处境

2.危樯独夜舟:高耸桅杆的孤舟,强化"独"的意象

3.星垂平野阔:星辰低垂衬托原野辽阔,空间感宏大

4.月涌大江流:月光随江流涌动,动态画面蕴含时光流逝

5.名岂文章著:反问句式,表达对文人虚名的否定

6.官应老病休:表面自嘲,实则暗含政治失意的愤懑

7.飘飘何所似:自问身世飘零的状态

8.天地一沙鸥:以沙鸥自喻,完成孤绝意境的终极呈现

---

四、现代译文

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,

夜色中孤立着高桅的船只。

繁星低垂衬托旷野无垠,

月光随大江奔涌向前。

我的声名岂因文章显赫?

官职本该因老病而终结。

这飘摇的身影像什么?

不过是天地间一只沙鸥。

---

五、艺术特色赏析

# 1. 意象经营

  • 自然意象群:细草/危樯/星月/大江构成多层次空间
  • 动物意象:沙鸥的隐喻性使用,强化孤独感

# 2. 对仗技巧

  • 颔联"垂"对"月涌"平野阔""江流"天地对应的壮阔画面
  • 颈联转折,通过反问与假设表达人生慨叹

# 3. 情感张力

  • 前两联写景的壮阔与后两联抒情的渺小形成强烈反差
  • "岂""虚词的使用增强议论色彩

---

六、文学史定位

1.杜甫五律代表作:体现其"郁顿挫"的典型风格

2.羁旅诗发展:上承王勃《滕王阁序》,下启李商隐《安定城楼》

3.儒家情怀体现:末句的""展现士大夫的宇宙观

---

七、延伸思考

1.与《登高》比较:同写于漂泊时期,但本诗更侧重哲学性思考

2.绘画性表达:宋代马远《寒江独钓图》可作视觉化参照

3.现代解读:存在主义视角下的个体孤独体验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