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名:半死桐·思越人(又名鹧鸪天)
作者:北宋·贺铸
原文:
重过阊门万事非,同来何事不同归?
梧桐半死清霜后,头白鸳鸯失伴飞。
原上草,露初晞。旧栖新垅两依依。
空床卧听南窗雨,谁复挑灯夜补衣!
---
1.阊门:苏州古城西门,借指词人夫妇曾生活之地
2.梧桐半死:典出枚乘《七发》"之桐,高百尺而无枝...其根半死半生"丧偶之痛
3.露初晞:化用汉乐府《薤露》"薤上露,何易晞"暗喻生命短暂
4.新垅:新坟,指亡妻葬处
---
再经苏州城门物是人非,当初同来为何不能同归?
如霜后半死的梧桐,似白头失伴的鸳鸯相对孤飞。
原野草露将干,旧居新坟令人徘徊。
独卧空床听夜雨敲窗,再无人挑灯为我补衣!
---
1.自然意象群:
2.空间对照:
"旧栖"生者居所)与"新垅"(死者坟墓)的并置,拓展了悼亡的物理维度
3.细节描写:
末句"灯补衣"的日常场景,实现情感爆破,较苏轼"生死两茫茫"更具生活实感
---
1.创作时间:约作于1101-1105年间,时贺铸(1052-1125)五十余岁,任太平州通判时悼念亡妻赵氏
2.社会语境:
3.版本流变:
---
1.词牌比较:
特征 | 鹧鸪天正体 | 贺铸变体 |
---|---|---|
字数 | 55字 | 58字 |
三字句位置 | 下片起句 | 上下片均有 |
2.后世影响:
3.文化符号:
"半死"后世文学中丧偶意象的固定表述,见于元杂剧《梧桐雨》等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