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
标题"平后送人北归"三个关键信息:
1."平":指安史之乱平定后的历史背景(唐肃宗宝应元年,762年)
2."送人":点明诗歌的赠别性质
3."归":暗示诗人与友人共同的流亡经历,以及战乱后人口迁徙的社会现实
---
司空曙(约720-790),字文初,唐代"大历十才子"之一,曾任洛阳主簿、虞部郎中。其诗风"婉雅闲淡,语近性情"(《唐才子传》),擅长通过简练笔触表现乱世中的人生况味。该诗创作于其流寓江南时期,反映中唐文人典型的羁旅情怀。
---
```
世乱同南去,时清独北还。
他乡生白发,旧国见青山。
晓月过残垒,繁星宿故关。
寒禽与衰草,处处伴愁颜。
```
1.首联
2.颔联
3.颈联
4.尾联
---
战乱中我们一同南逃求生,
如今天下太平你却独自北归。
异乡漂泊早令我鬓发斑白,
故国青山想必依然如旧。
你将踏着晨月穿过废弃军营,
夜宿旧关隘仰望满天星斗。
只有寒风中瑟缩的飞鸟,
与枯黄的野草处处可见,
默默陪伴你忧愁的容颜。
---
1.历史纵深
通过个人送别折射时代创伤,以"垒-故关"意象完成从个人情感到历史反思的升华。
2.空间叙事
构建"去-北归"轴线,配合"乡-旧国"坐标,形成十字交叉式的抒情结构。
3.减法艺术
全诗仅40字却涵盖:
4.典型意象
意象 | 象征意义 |
---|---|
白发 | 流离岁月的生命损耗 |
残垒 | 战争创伤的物理见证 |
寒禽 | 孤独生存的精神隐喻 |
---
1.文学史定位
该诗代表中唐"伤痕文学"的典型特征,与刘长卿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、李益《喜见外弟又言别》共同构成"乱后三部曲"
2.比较研究
3.当代启示
诗中表现的战后创伤修复、人口回流安置等问题,可与现代战争文学(如《西线无战事》)形成跨时空对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