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9       共计:2524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鱼在在藻,有颁其首。

王在在镐,岂乐饮酒。

鱼在在藻,有莘其尾。

王在在镐,饮酒乐岂。

鱼在在藻,依于其蒲。

王在在镐,有那其居。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:水生植物总称,《毛传》释为"水草也"2.颁(fén):大头貌,《郑笺》解作"之盛大"3.:西周都城,今西安西南

4.岂(kǎi)乐:和乐欢愉,《经典释文》注"本亦作恺"5.莘(shēn):长貌,《说文》"艸盛貌"引申

6.那(nuó):安闲之态,《尔雅》"那,多也"### 三、现代译文

```

鱼儿游弋水草间,昂首摆尾自悠然。

周王驻跸镐京城,宴饮欢歌乐无边。

鱼群嬉戏藻丛中,修长尾鳍划碧波。

君王坐镇宗周地,钟鸣鼎食享太平。

水草深处鱼依蒲,自在栖息得其所。

天子居所镐京内,宫室巍峨显威仪。

```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比兴手法

全篇采用"藻""居"的双重意象平行对照:前两句以鱼得水之乐起兴,后两句转入对周王宴饮的描写,形成自然生态与人文政治的隐喻关系。

# 2. 结构特征

  • 重章叠句:三章仅变换6个关键字(颁/莘/蒲,岂乐/乐岂/那)
  • 视角递进:首章宏观场景→次章动态细节→末章静态定格

# 3. 情感表达

通过鱼水相得的关系,暗喻君臣和谐的理想状态。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评:"似颂似讽,言外别有寄托。" 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期:当属西周中期(约公元前10世纪)

  • 镐京为西周276年国都(前1046-前771)
  • 《毛诗序》认为"幽王也"学者多存疑

2.礼仪制度

  • "饮酒"特指燕礼,《仪礼》载诸侯朝见后的宴饮仪式
  • 青铜器铭文常见"在镐"纪事格式

3.生态映射

- 关中平原当时水系发达,《水经注》载"镐池周二十二里" - 鱼藻意象常见于西周青铜纹饰(如井叔鱼藻盘)

六、学术争议

1.主旨分歧

- 传统经学:郑玄解为"思古明君" - 现代阐释:孙作云《诗经与周代社会》认为是宴饮乐歌

2.文字考辨

  • "有那其居"的"那"字,甲骨文研究者释为"傩"祭遗存
  • 清华简《耆夜》篇出现相似句式佐证创作年代

七、文化影响

1.文学传承

  • 李白《宫中行乐词》"歌闻太液,鱼藻见天池"用此典
  • 日本平安时代《和汉朗咏集》收录相关诗句

2.物质文化

  • 宋代《宣和博古图》著录多件"鱼藻纹"青铜器
  • 明清青花瓷常见该题材装饰

3.哲学阐释

- 王夫之《诗广传》引申为"万物各得其所"的政治理想

- 现代生态批评视其为早期环境伦理的文学表达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鱼丽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鸡鸣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