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2       共计:2519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叔于田,巷无居人。

岂无居人?不如叔也。

洵美且仁。

叔于狩,巷无饮酒。

岂无饮酒?不如叔也。

洵美且好。

叔适野,巷无服马。

岂无服马?不如叔也。

洵美且武。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:古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,此处指主人公的称谓

2.:通"畋"之意

3.(xún):确实、实在

4.:冬季打猎的专称

5.服马:驾车的马匹,代指车驾

三、白话译文

(第一节)

叔出门去打猎,巷子里好像空无一人。

难道真的没人居住?只是都不如叔啊,

他确实俊美又仁厚。

(第二节)

叔去林中狩猎,巷中仿佛无人饮酒。

难道真没人畅饮?只是都不如叔啊,

他确实俊美又优秀。

(第三节)

叔前往郊野时,巷中似无车马经过。

难道真没有车驾?只是都不如叔啊,

他确实俊美又英武。

四、文学赏析

1.复沓手法:三章叠唱结构,通过"无...岂无...不如叔"递进式对比,强化主人公形象

2.侧面烘托:以巷陌空寂的夸张描写,反衬叔的卓尔不群

3.人格塑造:"美-仁-好-武"的渐进式赞美,构建完美男性形象

4.情感表达:字里行间流露着叙述者对叔的倾慕之情,可能是女子视角的情诗

五、历史背景

1.时代考证

  • 属《郑风》,创作于春秋时期(约公元前7世纪)
  • 郑国地处中原,狩猎文化盛行,《左传》记载郑国贵族常"猎以讲武"2.社会风俗
  • 反映先秦时期对男性"文武兼修"的审美标准
  • "仁"与"武"的并重,体现儒家思想萌芽前的道德观

3.争议解读

  • 汉代郑玄认为讽刺郑庄公纵弟共叔段
  • 现代学者多倾向为民间赞美猎手的恋歌

六、延伸探讨

1.比较研究

  • 与《齐风·卢令》同属狩猎题材,但后者更侧重猎犬描写
  • 和《秦风·驷驖》对比,可见北方与中原狩猎文化差异

2.文化影响

  • "美且仁"成为后世形容君子品格的典源
  • 李白《赠从兄襄阳少府皓》"结发未识事,所交尽豪雄"用其夸张手法

3.现代阐释

  • 可视为早期"偶像崇拜"的文学投射
  • 生态批评视角下,反映先秦人与自然共生关系

七、学术争议

1. 人物原型之争:

  • 共叔段说(传统经学)
  • 虚拟人物说(现代诗论)

2. 创作目的辨析:

  • 政治隐喻说
  • 民间歌谣说

3. 性别视角:

- 女性诗人可能性

- 男性诗人代拟声口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卷阿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召旻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