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4       共计:2521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月出皎兮,佼人僚兮。舒窈纠兮,劳心悄兮。

月出皓兮,佼人懰兮。舒忧受兮,劳心慅兮。

月出照兮,佼人燎兮。舒夭绍兮,劳心惨兮。

```

二、基础释义

篇名:收录于《诗经·陈风》第十篇

作者:先秦无名氏(约创作于春秋时期)

字词注释:

  • 皎/皓/照:月光渐进强烈的三种状态
  • 佼人:美人
  • 僚/懰/燎:容貌从清丽到明艳的递进描写
  • 窈纠/忧受/夭绍:形容女子体态婀娜的连绵词
  • 悄/慅/惨:相思之苦的程度加深

三、白话译文

(逐章对应现代汉语)

第一章

月亮初升泛银光,佳人容颜似霜雪。

步履轻盈如柳拂,使我心绪暗忧伤。

第二章

月轮渐明洒清辉,佳人姿仪更动人。

身姿婉转惹遐思,使我心潮愈难平。

第三章

月光普照天地间,佳人明艳似火燃。

体态风流难自持,使我心灼如煎焚。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艺术手法

  • 重章叠句:通过三章结构重复强化意象
  • 通感修辞:视觉(月光)与触觉(心灼)的转换
  • 意象叠加:自然景物与人物描写交织

# 2. 情感表达

  • 开创"望月怀人"的古典诗歌母题
  • 展现先秦时代含蓄而炽热的爱情观
  • 心理描写层次:从"悄"""递进式煎熬

# 3. 诗学地位

  • 中国文学史最早月色意象的完整呈现
  • 后世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的灵感源头之一
  • 日本《万叶集》"咏"参照范本

五、历史背景

地域文化

陈国(今河南淮阳)为舜帝后裔封地,保留着古老的月神祭祀传统,当地民歌常以自然天体起兴。

社会风俗

先秦时期"仲春之月,令会男女"的婚恋习俗,诗中"心"描写符合当时青年夜会时的情感状态。

文本传承

汉代《毛诗序》认为此诗"刺好色"宋代朱熹解读为"男女相念之辞"现代学者多认同为民间恋歌。

六、跨学科研究

1.天文学视角

诗中月相变化符合农历十二至十五的月升规律

2.语言学价值

"窈纠"夭绍"连绵词保存上古汉语发音特征

3.民俗学考证

与苗族古歌《仰阿莎》存在意象关联性

七、延伸思考

■ 比较阅读:

  • 与《诗经·月出》同期的希腊萨福《月落》诗
  • 李白《长相思》对"出"意象的化用

■ 现代影响:

- 成为中秋诗词吟诵的经典篇目

- 2020年出土楚简显示该诗在战国时期的传播变异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