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7     共 2526 浏览

一、原作呈现

词牌名:浣溪沙

标题:淡荡春光寒食天

作者:李清照(宋代)

原文

淡荡春光寒食天,玉炉沉水袅残烟。

梦回山枕隐花钿。

海燕未来人斗草,江梅已过柳生绵。

黄昏疏雨湿秋千。

---

二、词语注释

1.淡荡:形容春光柔和荡漾

2.寒食:清明节前二日,禁火冷食的节气

3.玉炉:玉制香炉,代指华美器具

4.沉水:沉香别称,名贵香料

5.山枕:两端隆起如山的凹形枕头

6.花钿:金玉制成的花形首饰

7.斗草:古代女子春日的采草比赛游戏

8.江梅:野生梅花品种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寒食时节的春光温柔荡漾,

玉炉中的沉香缭绕着残烟。

梦醒时花钿已陷入山枕的曲线。

燕子未归少女们玩着斗草游戏,

江梅花期已过柳絮开始飞旋。

黄昏的细雨打湿了寂寞秋千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意象组合艺术

  • 时空交织:以"食天"节气,通过"炉"秋千"物象构建闺阁空间
  • 动静相生:"袅残烟"缥缈与"人斗草"喧闹形成反差
  • 感官通联:视觉(春光)、嗅觉(沉水)、触觉(疏雨)的多维呈现

# 2. 情感表达特征

  • 含蓄蕴藉:通过"秋千"细节暗示独处惆怅
  • 时代印记:折射北宋末年轻松闲适的社会氛围
  • 女性视角:精准捕捉闺阁生活的细腻体验

# 3. 词律分析

  • 双调四十二字,上片三平韵,下片两平韵
  • "天、烟、钿""、千"音韵闭环
  • "柳生绵"三连平的特殊处理增强韵律感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期

属李清照早期作品,约作于1103-1105年居汴京期间,反映其婚前优渥生活

2.寒食节俗

  • 宋代寒食有斗草、荡秋千等习俗
  • 《东京梦华录》载"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"

3.文学语境

  • 同期词人周邦彦亦有《浣溪沙·楼上晴天碧四垂》
  • 与《醉花阴》等作品共同构成早期婉约风格

---

六、延伸探讨

1.版本差异

《乐府雅词》与《花草粹编》均收录,个别字词有"沉水""水"之别

2.后世评价

  • 清·周济《介存斋论词杂著》:"清丽中自含俊逸"
  • 现代学者叶嘉莹认为此词"在闲适中暗含时光流逝的警觉"

3.文化影响

- 2018年开封清明文化节曾以此词为主题编排舞蹈

- 词中"斗草"常见于宋代绘画《春游晚归图》等作品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