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解析
"嵬坡"作为地理标志,直接关联唐玄宗西逃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——马嵬驿兵变。郑畋以此为题,凸显咏史诗"借地点怀古"质,将读者瞬间带入历史现场。
作者简介
郑畋(825-883),字台文,唐代会昌年间进士,官至宰相。其诗作现存十六首,《马嵬坡》为其代表作。作为唐僖宗朝重臣,他对玄宗朝政治得失的思考具有官方视角的独特性。
---
诗文原文
玄宗回马杨妃死,云雨难忘日月新。
终是圣明天子事,景阳宫井又何人。
逐句注释
1.回马:指安史之乱平定后,唐玄宗自蜀地返回长安。
2.云雨:典出宋玉《高唐赋》,喻玄宗与杨贵妃的恩爱。
3.日月新:双关语,既指时间流逝,又暗喻国家局势更新。
4.景阳宫井:南朝陈后主与宠妃藏身之井,终被隋军俘虏,对比玄宗赐死杨妃的决断。
---
唐玄宗重返长安时杨贵妃早已缢亡,
旧日情爱难忘而山河已焕新颜。
赐死贵妃终究是圣明君主的抉择,
若学陈后主藏身井中,被俘的又会是谁?
---
此诗作于880年郑畋任凤翔节度使期间。安史之乱中,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以平息兵变,这一事件成为唐代由盛转衰的象征。郑畋通过对比陈后主亡国丑态,为玄宗决策赋予政治正当性。
"云雨难忘"与"日月新"情感与时代的张力;
玄宗"圣明"陈后主昏聩的结局对比,强化政治讽喻。
"是"二字表面颂扬实则暗含对玄宗优柔寡断的批评。
---
与白居易《长恨歌》的浪漫叙事不同,郑畋以七绝体量完成政治评判,代表晚唐咏史诗"理性超越抒情"的倾向。
---
郑畋《马嵬坡》以28字浓缩了帝王家的政治伦理困境,其"婉而多讽"展现了唐代咏史诗"以史为镜"的核心价值。诗中隐含的"江山与美人",至今仍是历史叙事的重要母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