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6     共 2531 浏览

一、诗文标题与作者

标题解析

"嵬坡"作为地理标志,直接关联唐玄宗西逃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——马嵬驿兵变。郑畋以此为题,凸显咏史诗"借地点怀古"质,将读者瞬间带入历史现场。

作者简介

郑畋(825-883),字台文,唐代会昌年间进士,官至宰相。其诗作现存十六首,《马嵬坡》为其代表作。作为唐僖宗朝重臣,他对玄宗朝政治得失的思考具有官方视角的独特性。

---

二、原文与注释

诗文原文

玄宗回马杨妃死,云雨难忘日月新。

终是圣明天子事,景阳宫井又何人。

逐句注释

1.回马:指安史之乱平定后,唐玄宗自蜀地返回长安。

2.云雨:典出宋玉《高唐赋》,喻玄宗与杨贵妃的恩爱。

3.日月新:双关语,既指时间流逝,又暗喻国家局势更新。

4.景阳宫井:南朝陈后主与宠妃藏身之井,终被隋军俘虏,对比玄宗赐死杨妃的决断。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唐玄宗重返长安时杨贵妃早已缢亡,

旧日情爱难忘而山河已焕新颜。

赐死贵妃终究是圣明君主的抉择,

若学陈后主藏身井中,被俘的又会是谁?

---

四、深度赏析

#1. 历史背景与创作动机

此诗作于880年郑畋任凤翔节度使期间。安史之乱中,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以平息兵变,这一事件成为唐代由盛转衰的象征。郑畋通过对比陈后主亡国丑态,为玄宗决策赋予政治正当性。

#2. 艺术手法解析

  • 对比修辞

    "云雨难忘"与"日月新"情感与时代的张力;

    玄宗"圣明"陈后主昏聩的结局对比,强化政治讽喻。

  • 春秋笔法

    "是"二字表面颂扬实则暗含对玄宗优柔寡断的批评。

#3. 情感层次

  • 表层:对玄宗痛失所爱的同情
  • 深层:对帝王责任与个人情感冲突的反思

---

五、扩展说明

#1. 文学史定位

与白居易《长恨歌》的浪漫叙事不同,郑畋以七绝体量完成政治评判,代表晚唐咏史诗"理性超越抒情"的倾向。

#2. 历代评价争议

  • 体谅说:认为诗人理解玄宗迫于形势的无奈
  • 讽喻说:指出"又何人"的反问暗含对玄宗妥协的失望

#3. 相关作品比较

  • 李商隐《马嵬·其二》:侧重爱情悲剧的凄美
  • 温庭筠《马嵬驿》:聚焦事件本身的戏剧性
  • 袁枚《马嵬》:将历史悲剧延伸至民间苦难

---

六、总结

郑畋《马嵬坡》以28字浓缩了帝王家的政治伦理困境,其"婉而多讽"展现了唐代咏史诗"以史为镜"的核心价值。诗中隐含的"江山与美人",至今仍是历史叙事的重要母题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