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牌名:一剪梅
作者:李清照(宋代)
原文:
红藕香残玉簟秋。轻解罗裳,独上兰舟。
云中谁寄锦书来?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
花自飘零水自流。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
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
---
1.红藕香残:指荷花凋谢,暗示时节已入深秋。"红藕"即红色荷花,"香残"花香消散。
2.玉簟秋:竹席生凉,感知秋意。"簟"竹席的美称,""动词用,意为"秋凉"3.兰舟:木兰木制成的小船,典出《述异记》,此处暗含孤独漂泊之意。
4.锦书:典出《晋书》窦滔妻苏蕙织锦为回文诗故事,指夫妻间的书信。
5.雁字:大雁飞行时排成的"""",古有鸿雁传书之说。
---
荷花的香气已然消散,竹席沁着初秋的凉意。
轻轻解开丝罗裙衣,独自登上木兰小舟。
云端可有谁寄来书信?待到雁群南归时,
月光已洒满西边的楼阁。
落花自顾飘零,河水兀自流淌。
同是一种相思情,化作两地的闲愁。
这般深情无法排遣,方才舒展的眉间,
转瞬又纠缠在心头。
---
全词押平声"尤"韵(秋、舟、楼、流、愁、头),形成悠长缠绵的韵律效果,与相思主题高度契合。
---
据徐培均《李清照年谱》,此词应作于崇宁二年(1103年)秋,时值赵明诚出任鸿胪少卿离京,李清照独居青州。明代《花草粹编》题作"别愁"可佐证。
---
1.与李煜《相见欢》对比:
同写秋愁,李煜"不断,理还乱"侧重亡国之痛,李清照则聚焦个人情感体验。
2.与柳永《雨霖铃》参照:
柳词"执手相看泪眼"离别现场,李词"月满西楼"乃别后悬想。
---
1."兰舟"分歧:
2.情感对象讨论:
有学者认为隐含对政局不满(如诸葛忆兵《李清照与赵明诚》),主流观点仍坚持为思夫之作。
---
1. 现代改编作品:
2. 国际传播:
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(Stephen Owen)英译本收入《诺顿中国文学选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