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双调】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·杨驹儿墓园
*张可久*
谩说麒麟图画里,争如鹦鹉冢边栖。
黄茅瘴雨迷荆棘,白骨黄昏怨子规。
花落棠梨春寂寂,麦翻蝴蝶影离离。
醉眠芳草醒来后,绿暗红稀。
1.麒麟图画:典出《汉书》"麒麟阁十一功臣"喻功名显赫
2.鹦鹉冢:暗引祢衡《鹦鹉赋》典故,指才士埋骨之所
3.黄茅瘴:岭南特有湿热雾气,此处象征阴森墓园环境
4.子规:杜鹃鸟啼声凄厉,古诗文中常作亡魂意象
5.棠梨:又名甘棠,《诗经》中象征贤臣遗爱
莫要空谈功名显赫的麒麟阁,怎比得才子长眠的鹦鹉冢?
潮湿的瘴气笼罩着荆棘丛生的墓地,黄昏白骨间回荡着杜鹃哀鸣。
棠梨花无声飘落春日寂寥,麦浪中蝴蝶影子支离破碎。
醉卧青草醒来时,但见绿叶渐浓红花凋零。
全曲以"园"为核心,形成三层意象群:
三重意象交织,达成"幻灭"的主题表达。
采用【双调】联章体,三曲牌递进:
通过四组对比凸显张力:
1.杨驹儿身份推测
据《青楼集》记载,或为元代著名杂剧艺人,与张可久交好。元末战乱中,艺人地位骤降,此曲可能暗含对艺人群体命运的慨叹。
2.创作年代判定
从"黄茅瘴"推断,应作于作者晚年任职江浙时(约1330-1340年),正值元曲由盛转衰期。
1.与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对照
同写黄昏意象,但张曲更重历史反思:
2.与乔吉《折桂令·寄远》呼应
皆用"醒"结构,乔词侧重个人情思,张曲拓展至社会批判。
1."绿暗红稀"出处考辨
有学者认为化用李商隐《落花》"高阁客竟去,小园花乱飞"但张可久将个人身世感怀转化为更普世的生命哲思。
2.曲中"驹儿"是否确指
钱南扬《元本散曲校注》主张为虚拟人物,而任讷《散曲丛刊》则考证确有其人,现存元代墓志铭可佐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