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3       共计:2518 浏览

---

一、诗经篇目基本信息

篇名:常棣

作者:无名氏(《诗经》时期民间集体创作)
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之什》

原文

常棣之华,鄂不韡韡。凡今之人,莫如兄弟。

死丧之威,兄弟孔怀。原隰裒矣,兄弟求矣。

脊令在原,兄弟急难。每有良朋,况也永叹。

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务。每有良朋,烝也无戎。

丧乱既平,既安且宁。虽有兄弟,不如友生。

傧尔笾豆,饮酒之饫。兄弟既具,和乐且孺。

妻子好合,如鼓瑟琴。兄弟既翕,和乐且湛。

宜尔室家,乐尔妻帑。是究是图,亶其然乎?

---

二、词语注释

1.常棣:即郁李,蔷薇科植物,花开时密集繁盛,象征兄弟团聚

2.鄂不韡韡(wěi):花萼与花蒂鲜明艳丽貌

3.原隰(xí)裒(póu):高原洼地聚土成坟,指埋葬死者

4.脊令:鹡鸰鸟,遇险则鸣叫求援,喻兄弟患难相助

5.烝(zhēng)也无戎:众多朋友却无人相助

6.傧(bīn)尔笾豆:陈列祭祀用的竹编食器

---

三、现代译文

郁李花儿正绽放,萼蒂相衬放光芒。如今世间所有人,难比兄弟情谊长。

死亡威胁降临时,唯有兄弟最牵挂。荒野坟冢堆起后,仍是兄弟来寻查。

鹡鸰困在平原上,兄弟赶救不彷徨。纵有诸多好朋友,只会叹息难相帮。

兄弟在家虽争执,外敌当前共抵抗。那些所谓好朋友,危难时刻无人扛。

战乱平息生活安,日子回归平静状。此时虽有亲兄弟,反觉不如朋友强。

摆好碗盏和食器,家宴畅饮心欢畅。兄弟团聚在一堂,和睦温馨似童样。

夫妻恩爱两相好,琴瑟和鸣声悠扬。兄弟齐心无间隙,其乐融融福满堂。

经营家庭得美满,妻儿安乐享时光。细究其中深道理,确是如此当思量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意象运用

  • 植物意象:以常棣花密集绽放起兴,暗喻兄弟众多当团结共生
  • 动物意象:鹡鸰鸟的生物学特性被赋予道德寓意,形成自然与伦理的双重映射

# 2. 结构艺术

全诗八章采用"比兴"交替手法:

  • 前四章通过死亡、战争等极端情境凸显血缘纽带
  • 后四章转入和平时期家庭伦理的日常化呈现
  • 末章"是究是图"反思性收束,构成完整的哲学闭环

# 3. 情感张力

诗中存在三组对比关系:

  • 兄弟 vs 朋友在危难时的表现差异
  • 战时团结 vs 和平时期的情感淡化
  • 理想化的家庭图景 vs 现实中的相处矛盾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探源

# 1. 创作年代考据

根据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记载,此诗可能创作于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(约公元前8-7世纪),反映宗法制社会面临的两大矛盾:

  • 诸侯国内部公族与卿大夫的权力博弈
  • 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血缘政治松动

# 2. 礼制文化语境

诗中"傧尔笾豆"的宴饮场景,对应周代"乡饮酒礼"制度,《礼记·乐记》载:"酒食者,所以合欢也"说明宴饮是维系宗族情感的重要仪式。

---

六、多维延伸解读

1.伦理学价值

提出"血亲优先"伦理序列,比孔子"之内皆兄弟"(《论语·颜渊》)更强调生物学基础

2.社会学启示

揭示人类社会关系的双重性——血缘关系的绝对性与朋友关系的条件性

3.现代适用性

在当代独生子女政策后的"后家族时代"诗中警示仍具现实意义。2023年《中国家庭发展报告》显示,堂表亲等次级血缘关系的互动频率较20年前下降63%

4.跨文化对照

与《旧约·创世纪》中该隐亚伯故事形成有趣对比,同样探讨兄弟关系,东方强调和谐,西方突出冲突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巷伯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常武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