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8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词牌名:点绛唇

作者:李清照(1084-约1155)

原文

蹴罢秋千,起来慵整纤纤手。露浓花瘦,薄汗轻衣透。

见客入来,袜刬金钗溜。和羞走,倚门回首,却把青梅嗅。

---

二、注释与白话译文

# (1)词句注释

  • 蹴罢秋千:荡完秋千。"蹴"踩踏之意
  • 慵整纤纤手:懒洋洋地揉搓细嫩的手指
  • 露浓花瘦:晨露未消时纤弱的花枝
  • 袜刬(chǎn):仅着袜子疾走,脱落了鞋子
  • 金钗溜:发髻松散导致金钗滑落

# (2)现代汉语译文

刚停下秋千摆动,

懒懒揉搓发麻的纤指。

晨露浸润的瘦弱花枝旁,

薄汗已将轻衫湿透。

忽见客人走进庭院,

慌张得掉了绣鞋金钗散落。

含羞快步逃离时,

却倚门回望,

假意嗅闻手中青梅。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 1. 人物塑造艺术

通过"刬金钗溜"的细节描写,生动再现少女慌乱情态。结尾"门回首"定格,以青梅为媒介完成从惊慌到好奇的心理转变,体现宋代婉约词"中见真趣"学特征。

# 2. 意象系统解析

  • 秋千:象征闺阁少女的有限自由
  • 露浓花瘦:暗示人物娇弱体态与青春易逝
  • 青梅:既是掩饰羞涩的道具,又暗含"竹马"萌芽

# 3. 词牌运用特点

选用《点绛唇》这一双调小令,上片写静态场景,下片叙动态事件,41字中完成"秋千-见客-逃走-回望"的完整叙事,体现李清照"以短韵述长事"的功力。

---

四、历史语境探究

# 1. 创作背景推测

据徐培均《李清照集笺注》,此词应作于1101-1105年间,时值李清照新婚燕尔。词中"客"或指其夫赵明诚,反映宋代士大夫家庭"相敬如宾"伦理关系。

# 2. 社会风俗印证

"蹴秋千"是北宋寒食节传统活动,见于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。少女见外客需回避的描写,印证了司马光《家范》中"十年不出"的礼教规范。

---

五、学术争议与补充

1.作者归属讨论:明代《草堂诗余》曾将此词误归李煜,现代学者王仲闻通过词汇频率分析确认属李清照早期作品

2.青梅意象溯源:可能化用李白《长干行》"郎骑竹马来",但改男性视角为女性心理描写

3.词学地位评价: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未收录此作,但近代词学家唐圭璋称其为"中国文学史上最生动的少女肖像

六、延伸阅读建议

1. 对比阅读李清照同期作品《减字木兰花·卖花担上》

2. 参照欧阳修《南歌子·凤髻金泥带》中的少女形象塑造

3. 研究宋代风俗画《秋庭戏婴图》中的秋千场景再现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