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4     共 2531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词牌·题名:太常引·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

作者:辛弃疾(南宋)

原文

一轮秋影转金波,飞镜又重磨。

把酒问姮娥:被白发欺人奈何?

乘风好去,长空万里,直下看山河。

斫去桂婆娑,人道是清光更多。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注释逐行解析)

1.秋影转金波:中秋月光如流动的金色波浪,"转"字暗含时光流逝

2.飞镜又重磨:以新磨铜镜喻中秋圆月皎洁,隐含"复一年"怅惘

3.姮娥:即嫦娥,此处借指月亮,亦暗喻朝廷当权者

4.白发欺人:化用李白"白发三千丈",抒壮志未酬之愤

5.斫去桂婆娑:典出《酉阳杂俎》月宫桂树传说,暗指朝中奸佞

# (白话译文)

中秋圆月洒下金色波光,如新磨铜镜高悬夜空。

我举杯质问月中嫦娥:白发丛生欺我老迈,该如何是好?

真想乘风飞越万里长空,俯瞰祖国壮丽山河。

若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,月光定会更加清亮——正如铲除奸佞,天下方能清明。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 1. 意象系统三重建构

  • 自然意象(秋月、金波、长风)与神话意象(姮娥、桂树)交织
  • 政治隐喻:桂树影射南宋主和派,山河破碎暗示北方沦陷
  • 时空张力:"转"又"岁月流逝与报国无门的焦灼

# 2. 艺术手法创新

  • 设问转折:上阕结尾突发诘问,下阕豁然展开宏阔想象
  • 虚实相生:现实饮酒场景与幻境遨游形成强烈对比
  • 刚柔并济:婉约词牌中注入"下看山河"的豪放气魄

# 3. 词史地位

该词突破中秋词传统闺怨主题,开创"政治抒情",与苏轼《水调歌头》形成"豪辛壮"峰对峙。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深描

# 1. 创作时间考据

据邓广铭《稼轩词编年笺注》,此词作于1174年(淳熙元年)建康通判任上,时年35岁。正值辛弃疾上《美芹十论》遭冷遇后,主战派受打压的关键时期。

# 2. 吕叔潜身份辨析

学界存在两说:

  • 吕大虬说:时任建康府总领,与辛弃疾有诗文唱和
  • 吕祖谦说:著名理学家,但考其行踪1174年未至建康

    最新研究倾向认为系辛弃疾虚拟的对话对象,借以抒怀。

---

五、多维延伸解读

# 1. 辛词月亮意象谱系

对比同期作品:

  • 《满江红·中秋寄远》"但愿长圆如此夜"柔情
  • 《木兰花慢》"今夕月"的科学想象

    本词月亮兼具审美客体、政治符号、人生镜鉴三重功能。

# 2. 接受史变迁

明代杨慎《词品》称其"奇绝"初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批评"太露"至近代梁启超方点破"此词实为南宋主战派集体心声"#### 3. 当代研究新视角

  • 空间诗学:月宫想象与建康地理的空间互文
  • 身体政治:""被边缘化主战派的身份标记
  • 生态批评:桂树砍伐隐喻对政治生态的干预诉求

---

六、文化影响

1. 成为中秋诗词经典选篇,2020年入选部编版高中语文拓展阅读

2. "斫去桂婆娑"被引申为改革锐气的代名词,常见于时政评论

3. 2024年故宫中秋文化活动特设辛弃疾词作数字艺术展区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