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牌·题名:太常引·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
作者:辛弃疾(南宋)
原文:
一轮秋影转金波,飞镜又重磨。
把酒问姮娥:被白发欺人奈何?
乘风好去,长空万里,直下看山河。
斫去桂婆娑,人道是清光更多。
---
1.秋影转金波:中秋月光如流动的金色波浪,"转"字暗含时光流逝
2.飞镜又重磨:以新磨铜镜喻中秋圆月皎洁,隐含"复一年"怅惘
3.姮娥:即嫦娥,此处借指月亮,亦暗喻朝廷当权者
4.白发欺人:化用李白"白发三千丈",抒壮志未酬之愤
5.斫去桂婆娑:典出《酉阳杂俎》月宫桂树传说,暗指朝中奸佞
中秋圆月洒下金色波光,如新磨铜镜高悬夜空。
我举杯质问月中嫦娥:白发丛生欺我老迈,该如何是好?
真想乘风飞越万里长空,俯瞰祖国壮丽山河。
若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,月光定会更加清亮——正如铲除奸佞,天下方能清明。
---
该词突破中秋词传统闺怨主题,开创"政治抒情",与苏轼《水调歌头》形成"豪辛壮"峰对峙。
---
据邓广铭《稼轩词编年笺注》,此词作于1174年(淳熙元年)建康通判任上,时年35岁。正值辛弃疾上《美芹十论》遭冷遇后,主战派受打压的关键时期。
学界存在两说:
最新研究倾向认为系辛弃疾虚拟的对话对象,借以抒怀。
---
对比同期作品:
本词月亮兼具审美客体、政治符号、人生镜鉴三重功能。
明代杨慎《词品》称其"奇绝"初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批评"太露"至近代梁启超方点破"此词实为南宋主战派集体心声"#### 3. 当代研究新视角
---
1. 成为中秋诗词经典选篇,2020年入选部编版高中语文拓展阅读
2. "斫去桂婆娑"被引申为改革锐气的代名词,常见于时政评论
3. 2024年故宫中秋文化活动特设辛弃疾词作数字艺术展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