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53     共 2530 浏览

一、词作原文

```

渐吹尽、枝头香絮。是处人家,绿深门户。远浦萦回,暮帆零乱向何许?阅人多矣,谁得似、长亭树。树若有情时,不会得、青青如此!

日暮。望高城不见,只见乱山无数。韦郎去也,怎忘得、玉环分付。第一是、早早归来,怕红萼、无人为主。算空有并刀,难剪离愁千缕。

```

二、注释精要

1.香絮:柳絮的雅称,暗喻春光逝去

2.远浦萦回:化用《楚辞》"周兮堂下"意境

3.韦郎玉环:典出《云溪友议》,韦皋与玉箫女约定七年再会

4.并刀:并州(今太原)所产剪刀,以锋利著称

三、现代译文

春风渐渐吹尽枝头柳絮,家家户户掩映在浓绿深处。迂回的水岸延伸向远方,黄昏的航船零落飘向何处?看尽人间离别的长亭老树,若真有情意,怎会依然青翠如故?

暮色笼罩,望不见高耸城楼,唯有乱峰如簇。我如当年的韦郎远去,怎敢忘记临别的叮咛嘱咐?"最要紧的是早早归来,怕那红花无人呵护"有锋利的并州剪刀,也难剪断这千丝离愁。

四、文学赏析

# (一)结构艺术

全词采用"-昔-今"时空跳接:上阕写暮春离别场景,下阕转入回忆与悬想。过片"日暮"既实写时间推移,又隐喻人生迟暮。

# (二)意象系统

1.植物意象:柳絮(飘零)、绿树(无情)、红萼(脆弱)构成生命循环隐喻

2.地理意象:长亭(送别)、远浦(迷茫)、乱山(阻隔)强化空间张力

# (三)音乐性特征

作为自度曲,本词平仄安排独具匠心:"渐吹尽"三字连用去声,模拟风势劲急;"得"等俚语入词,符合"俗为雅"创作主张。

五、历史背景

此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(1196)姜夔离合肥时。考证显示:

  • 合肥赤阑桥畔有姜夔情侣姊妹
  • 词中"玉环"暗指其中一位名"柳"
  • 与《鹧鸪天·元夕有所梦》构成情感组诗

六、词学价值

1.章法创新:打破上下阕界限,开创"流"式抒情

2.情感表达:将个人情事升华为永恒的生命悲感

3.词史地位:代表南宋雅词"清空"学的巅峰

七、跨文化参照

1. 与柳永《雨霖铃》比较:姜词更重意境营造而非场景铺陈

2. 与李商隐无题诗对照:同属"隔美学"表现

3. 西方意象派诗歌:可对比庞德《地铁车站》的意象叠加手法

八、争议辨析

1.主旨争议:爱情词说vs身世寄托说

2.系年问题:夏承焘主张1193年作,近年学者多倾向1196年说

3."玉环"解释:有学者认为指代信物而非用典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