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名:钗头凤
作者:南宋·陆游
原文:
红酥手,黄縢酒,满城春色宫墙柳。
东风恶,欢情薄。
一怀愁绪,几年离索。
错、错、错。
春如旧,人空瘦,泪痕红浥鲛绡透。
桃花落,闲池阁。
山盟虽在,锦书难托。
莫、莫、莫!
---
1.红酥手:形容女性手部柔美,暗指唐婉
2.黄縢酒:宋代官酿黄封酒,象征往昔欢愉
3.宫墙柳:喻指被迫分离的唐婉(时居绍兴沈园附近)
4.鲛绡:传说中鲛人所织丝绢,此处指手帕
(上阕)你红润酥腻的手,捧着黄封美酒,满城荡漾着春色,宫墙边摇曳着绿柳。
狂暴的东风拆散我们,欢情如此淡薄。
满腔愁苦,这些年的离散生活。
错!错!错!
(下阕)春光依旧,你却憔悴消瘦,泪水浸透胭脂染红丝帕。
桃花凋零,池台冷落。
当年的誓言虽在,情书却难再寄送。
罢!罢!罢!
---
1.意象群构建:通过"酥手-黄縢酒-宫墙柳"视觉链条,建立甜蜜与苦涩的强烈对比
2.情感递进:从""""重感叹,形成情感爆发式收束
3.时空转换:上阕回忆→下阕现实的二元结构,强化物是人非的悲剧感
《钗头凤》双调六十字,仄韵体式完美承载陆游的顿挫情绪。
---
公元1155年,陆游与被迫离异的前妻唐婉在沈园重逢。时年陆游31岁,已另娶王氏,唐婉改嫁赵士程。据《耆旧续闻》记载,唐婉见词后和作一首,不久抑郁而终。
1.礼教压迫:反映南宋士大夫阶层受程朱理学束缚的婚姻观
2.文人困境:陆游作为主战派官员,将家国离乱与个人悲剧双重投射
---
通过"-莫"自我谴责与放弃,展现认知失调理论中的心理防御机制
当代绍兴沈园仍保留词碑,成为东方"爱情圣地"IP
---
1.创作时间:有学者根据陆游年谱推测应为1156年所作
2.唐婉和词:部分文献质疑《钗头凤·世情薄》是否为唐婉原作
3.政治隐喻:"东风恶"暗指秦桧集团对主战派的打压
---
1. 周汝昌《千秋一寸心:唐宋词鉴赏》
2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相关章节
3. 绍兴沈园考古报告(2018年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