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牌名:鹧鸪天
标题:寒日萧萧上琐窗
作者:李清照(1084-约1155)
原文:
寒日萧萧上琐窗,梧桐应恨夜来霜。
酒阑更喜团茶苦,梦断偏宜瑞脑香。
秋已尽,日犹长,仲宣怀远更凄凉。
不如随分尊前醉,莫负东篱菊蕊黄。
---
1.寒日萧萧:指深秋微弱的阳光,"萧萧"日光疏淡
2.琐窗:雕有连环花纹的窗棂,宋代建筑特色
3.酒阑:酒宴将尽之时,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已有此用法
4.团茶:北宋贡品龙团凤饼,欧阳修《归田录》载"茶之品莫贵于龙凤"
5.瑞脑:即龙脑香,唐代《酉阳杂俎》记载其为南海贡品
6.仲宣怀远:化用王粲(字仲宣)《登楼赋》"信美而非吾土"的典故
---
清冷的秋日爬上雕花窗棂,
窗外梧桐想必怨恨着夜来的寒霜。
酒意将尽时偏爱团茶的苦涩,
梦醒时分最宜龙脑香的清凉。
秋天虽已终结,白昼仍显漫长,
像王粲思乡般倍感凄凉。
不如随心举杯痛饮,
莫要辜负东篱下盛放的菊黄。
---
上阕通过"恨"""组矛盾心理动词,展现词人亡国丧夫后的复杂心境。下阕用王粲典故将个人愁思升华为时代飘零感,最终以"东篱菊"陶渊明,完成精神自救。
双调五十五字,上阕三平韵,下阕三平韵。本词严格遵循《鹧鸪天》词牌"七、七、七、三、三、七、七、七"结构,其中"秋已尽,日犹长"字句对仗工整。
---
根据"瑞脑香"团茶"物质描写,应作于南渡前期(1129-1132),此时李清照遭遇:
---
1.与早期作品对比
《醉花阴》"雾浓云愁永昼"写秋愁,但本词更显沧桑,少妇闲愁转为老妪沉痛。
2.与同时代词人比较
朱敦儒《鹧鸪天·西都作》的疏狂,与本词内敛形成南北宋之交知识分子的两种应对姿态。
---
1."仲宣怀远"分歧
2.结句评价差异
---
1.后世化用案例
-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三十八回菊花诗暗引此词
- 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评"阅世愈深,则材料愈丰富"2.现代传播载体
- 1987年电视剧《李清照》第三集再现创作场景
- 2018年国家典籍博物馆特展展出该词明代抄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