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词全文
归鸿声断残云碧,背窗雪落炉烟直。
烛底凤钗明,钗头人胜轻。
角声催晓漏,曙色回牛斗。
春意看花难,西风留旧寒。
---
1.词牌溯源
菩萨蛮为唐代教坊曲,双调四十四字,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。本词严格遵循"仄仄平平平仄仄"平仄规律。
2.字词笺注
---
分层译文
上阕:
望断南飞雁的鸣叫,天边只余碧色残云。背对寒窗看雪落,熏炉烟气笔直上升。烛光映照凤钗闪烁,发间人胜饰物轻轻颤动。
下阕:
报晓号角催促着更漏,曙光已映亮牛斗星宿。想要寻觅春意却难见花开,料峭西风仍残留着去岁严寒。
意象群组
---
1.历史坐标
据徐培均《李清照年谱》,此词应作于建炎四年(1130)正月,时值金兵南侵,词人避乱浙东。与《金石录后序》"窜忧患"的记载相印证。
2.生命情境
---
1.双重时空结构
上阕写深夜室内场景,下阕转至拂晓天象,通过"声催晓漏"自然过渡,形成完整的晨昏叙事闭环。
2.女性视角书写
3.沉郁词风演进
对比早期《点绛唇》"倚门回首"明快,本词"西风留旧寒"展现南渡后"物是人非事事休"苍凉基调。
---
1.词史定位
王灼《碧鸡漫志》评其"曲折尽人意"本词将个人际遇与时代创伤熔铸为"黍离之悲"典范。
2.后世影响
清代沈曾植《菌阁琐谈》特别指出:"易安跌宕昭彰,气调极类少游"此词悲怆处实开宋末遗民词先声。
3.跨文化参照
与同时代朱敦儒《相见欢》"乱,簪缨散"形成互文,共同构建了"南渡词人"集体记忆书写。
---
1.系年辨正
有学者据"春意看花难"认为作于绍兴五年(1135)春,但考李清照行迹,该年已定居杭州,与词中漂泊情境不符。
2.版本异文
《乐府雅词》本作"曙色回牛斗"而《花草粹编》作"曙色回北斗"以星象学考之,正月东方七宿中牛斗更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