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
篇名:小旻(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之什》)
作者:无名氏(西周晚期士大夫阶层)
原文:
```
旻天疾威,敷于下土。谋犹回遹,何日斯沮?
谋臧不从,不臧覆用。我视谋犹,亦孔之邛。
潝潝訿訿,亦孔之哀。谋之其臧,则具是违;
谋之不臧,则具是依。我视谋犹,伊于胡厎?
我龟既厌,不我告犹。谋夫孔多,是用不集。
发言盈庭,谁敢执其咎?如匪行迈谋,是用不得于道。
哀哉为犹,匪先民是程,匪大犹是经。
维迩言是听,维迩言是争。如彼筑室于道谋,是用不溃于成。
国虽靡止,或圣或否。民虽靡膴,或哲或谋,或肃或艾。
如彼泉流,无沦胥以败。不敢暴虎,不敢冯河。
人知其一,莫知其他。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
```
---
1.旻天疾威:"旻天"指苍天,"疾威"暴虐威严
2.谋犹回遹:"谋犹"政策谋划,"遹"yù)意为邪僻不正
3.潝潝訿訿(xì zǐ):小人附和诽谤之声
4.伊于胡厎:"厎"通""将导致何种结局
5.我龟既厌:占卜用的龟甲已显灵验疲劳
6.匪先民是程:不效法古代贤人的准则
7.无沦胥以败:不要相继走向败亡
---
苍天暴虐施威,灾祸遍布人间。朝廷决策邪僻,何时才能终止?
良谋不被采纳,恶策反得施行。我看这些谋划,漏洞实在惊人。
小人喧嚷诽谤,令人深感悲哀。若是正确建议,必然遭到反对;
若是错误主张,反而全部依从。这般治国方略,终将引向何方?
占卜已失灵验,不再指引方向。谋士数量虽多,难成有效决议。
大殿议论纷纷,无人敢担责任。如同远行问路,终究不得其法。
可叹治国之道,不遵先贤典范,不循根本大法。
只听浅近之言,只争琐碎之见。如同建房问路人,永远不能竣工。
国家虽无定则,自有圣贤存在。百姓虽无厚禄,亦有智者谋士。
应如泉水奔流,莫要相率沉沦。不敢空手搏虎,不敢徒步渡河。
人们只知表面,难察深层危机。终日战战兢兢,如临万丈深渊,如踏薄冰而行。
---
全诗六章,采用"-分-总":
1. 首章提出核心矛盾(谋略不正)
2. 二至五章具体描述乱象
3. 末章以"战兢兢"警世结语
1.比喻系统:
2.对比手法:
通过"""惧"三层递进:
1. 二章"孔之哀"显失望
2. 五章"哀哉为犹"愤懑
3. 卒章"战战兢兢"现恐惧
---
根据《毛诗序》"刺幽王"说,当属:
1. 王权衰落:周幽王废嫡立庶引发政治动荡
2. 决策失灵:"谋夫孔多"贵族议事制度崩坏
3. 道德危机:"维迩言是争"价值体系瓦解
---
1.作者身份:
2."旻天":
3.末章归属:
有学者认为"战战兢兢"四句本为独立谚语
---
1.成语溯源:
- "筑室道谋"出自第五章
- "临深履薄"于末章
2.后世化用:
- 《左传》引"战兢兢"治国
- 白居易《议守险》借"虎冯河"讽谏
3.现代启示:
决策科学化、民主监督等政治思想可追溯至此
(AI生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