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53     共 2531 浏览

一、原作呈现

词牌名:鹤冲天

作者:柳永(约984年-约1053年)

原文

黄金榜上,偶失龙头望。明代暂遗贤,如何向?未遂风云便,争不恣狂荡?何须论得丧。才子词人,自是白衣卿相。

烟花巷陌,依约丹青屏障。幸有意中人,堪寻访。且恁偎红倚翠,风流事,平生畅。青春都一饷。忍把浮名,换了浅斟低唱!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重点词汇注释

1.黄金榜:宋代进士放榜用黄纸书写,故称

2.龙头:状元别称,此处指进士及第

3.风云便:喻指仕途机遇

4.白衣卿相:未仕文人的自诩之称

5.烟花巷陌:指歌妓聚居处

现代汉语译文

在科举金榜上,偶然失去状元荣耀。圣明时代暂时遗漏贤才,该当如何?既然未能趁势平步青云,何不纵情狂放?何必计较得失。身为才子词人,本就是布衣公卿。

在那烟花巷里,隐约可见彩绘屏风。幸有意中佳人值得寻访。且这般依红偎翠,风流韵事方是平生快意。青春短暂易逝,宁愿舍弃虚名,换取慢饮低唱!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1. 艺术特色

  • 叛逆精神的词化表达:通过"卿相"自我标榜,构建与传统仕途对立的价值观体系
  • 市井语言的雅化处理:"偎红倚翠"等俚俗词汇经艺术提炼后获得审美合法性
  • 双重时空的并置:科举失意的现实空间与秦楼楚馆的想象空间形成张力结构

2. 情感结构分析

全词呈现"意-释怀-放纵-超脱"的情感递进:

```

科举落第(挫败感)→ 价值重估(认知调整)→ 情场补偿(行为替代)→ 人生宣言(终极解脱)

```

---

四、历史语境

1. 创作背景考据

据南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》记载,此词作于柳永初次应试落第的景德元年(1004年),其"把浮名"之语触怒仁宗,导致后续科考被黜落,衍生"奉旨填词"典故。

2. 宋代科举制度影响

  • 录取率:北宋初期进士科平均录取率不足2%
  • 社会效应:落第文人群体催生了"子文化"市井文学繁荣

3. 青楼文化维度

北宋汴京登记在册的歌妓逾万人,形成特殊的文艺沙龙效应,为柳永等文人提供创作空间与情感寄托。

---

五、文化影响

1.文学史地位:开创"浪子词人"创作范式,影响元代关汉卿等杂剧作家

2.社会观念冲击:挑战"万般皆下品"的传统价值观,提升市民文学地位

3.传播学现象:据叶梦得《避暑录话》载"凡有井水处,即能歌柳词"印证其通俗传播力

附:相关研究文献

- 谢桃坊《柳永词选注》(上海古籍出版社)

- 薛瑞生《乐章集校注》(中华书局)

- 李剑亮《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》(杭州大学出版社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