```
南有乔木,不可休思。
汉有游女,不可求思。
汉之广矣,不可泳思。
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
翘翘错薪,言刈其楚。
之子于归,言秣其马。
汉之广矣,不可泳思。
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
翘翘错薪,言刈其蒌。
之子于归,言秣其驹。
汉之广矣,不可泳思。
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
```
1.乔木:高耸的树木,《毛传》释为"上竦无枝曰乔"2.休思:休息,"思"为语助词
3.游女:汉水女神,王逸《楚辞章句》引鲁说谓"有贤女"4.方:竹木编制的筏子,《说文》"方,併船也"5.翘翘:高出的样子,《尔雅》"翘,危也"6.楚:荆条,《本草纲目》"楚,荆也"### 三、白话译文
(采用逐章对应翻译法)
```
南方有高树难庇荫,
汉水有女神不可亲。
汉水滔滔宽又广,
怎能游过对岸寻?
江水悠悠长又远,
竹筏难渡空余恨。
......
待你出嫁吉日到,
我喂马驹备车辕。
```
1.复沓结构:三章重叠中仅换六字,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
2.象征手法:以"泳思"汉水隐喻礼法阻隔,朱熹《诗集传》称"而不可求"3.空间对照:垂直向度的"乔木"与水平向度的"广"构成立体空间感
4.劳动意象:"刈楚"秣马"的日常劳作反衬求不得的苦闷
1.地理考证:汉水流域在周代属南国范围,《水经注》载其"二千余里"2.文化原型:游女形象可能源自汉水女神祭祀,《韩诗外传》记载郑交甫遇神女传说
3.婚俗反映:"秣马"与《仪礼·士婚礼》"主人爵弁,纁裳缁袘"相印证
4.创作年代:根据用韵特点判断应属西周晚期作品
1.主旨分歧:
- 毛序:"德广所及也" - 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:"江干樵唱"2.游女身份:
- 郑玄笺:"贤女虽出游流水之上" - 闻一多《诗经通义》释为"汉水女神"3.楚蒌意象:
- 王先谦认为象征婚聘所需薪柴
- 现代学者多解作劳动起兴
4.文化人类学解读:法国汉学家葛兰言认为反映春季择偶习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