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08     共 2529 浏览

曲名与原文

曲牌名:上小楼(中吕宫常用曲牌)

作者:任昱(元代散曲家,生卒年不详,现存小令59首)

原文

```

荆棘满途,蓬莱闲住。

诸葛茅庐,陶令松菊,张翰莼鲈。

不顺俗,不妄图,清高风度。

任年年落花飞絮。

```

---

注释与译文

注释

1.荆棘满途:喻仕途险恶,化用《后汉书》"铜驼"典故

2.蓬莱闲住:以海上仙山代指隐居之所

3.诸葛茅庐:指诸葛亮隐居南阳的草庐

4.陶令松菊: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"径就荒,松菊犹存"5.张翰莼鲈:西晋张翰因思故乡莼羹鲈脍辞官

白话译文

仕途如荆棘密布般险恶,不如隐居蓬莱仙境。效仿诸葛亮结庐而居,追随陶渊明赏松观菊,学习张翰为乡味弃官。不随世俗同流,不存非分之想,保持清雅风骨。任凭岁月更迭花开花落。

---

文学赏析

结构艺术

  • 鼎足对运用:"诸葛茅庐,陶令松菊,张翰莼鲈"三句工整对仗,通过历史人物并列构建隐居意象群
  • 对比手法:首句"荆棘"与次句"蓬莱"形成强烈视觉反差

思想内涵

1.隐居动机:反映元代知识分子对"儒十丐"社会现实的逃避

2.人格理想:融合儒家"善其身"道家"逍遥无为"

3.时空意识:末句"花飞絮"暗含对历史循环的认知

---

历史背景

元代散曲特征

  • 创作时间约在至正年间(1341-1368),属元曲后期作品
  • 中吕宫曲调适合表现"伤悲"情绪(见《唱论》)

作者关联

任昱其他作品如《清江引·钱塘怀古》同样体现"逸"主题,可互为印证

---

跨文化解读

东西方隐逸对比

- 不同于西方《瓦尔登湖》的实验性隐居,此曲体现中国传统"仕隐矛盾"- 与日本"侘寂"美学相比,更强调历史人物的精神参照

现代启示

1. 对快节奏生活的反思价值

2. "清高风度"当代的转化可能(如数字极简主义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