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2     共 2526 浏览

一、诗歌文本与基础信息

作者: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唐代现实主义诗歌代表人物,其诗作因深刻反映社会动荡与民生疾苦被誉为"史"。

创作背景: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(764年)春,时值"安史之乱"后吐蕃入侵、宦官专权的多事之秋,杜甫流寓成都已五年。

原文

花近高楼伤客心,万方多难此登临。

锦江春色来天地,玉垒浮云变古今。

北极朝廷终不改,西山寇盗莫相侵。

可怜后主还祠庙,日暮聊为梁甫吟。

注释

  • 玉垒:四川都江堰市山名,象征历史变迁。
  • 北极:喻唐王朝如北极星般稳固。
  • 后主:指蜀汉亡国之君刘禅,暗讽唐代宗。
  • 梁甫吟:诸葛亮出山前所作,杜甫借以自比。

白话译文

繁花临近高楼反令游子伤怀,正值国家动荡之际登高远眺。

锦江春色仿佛自天地间奔涌而来,玉垒山浮云演绎古今兴衰。

大唐政权如北极星不可撼动,吐蕃莫要妄想侵扰中原疆土。

可叹刘禅亡国之君竟享祭祀,暮色中我姑且吟诵《梁甫吟》。

---

二、艺术特色与深层解析

1. 结构手法

  • 时空交织:颔联"江春色"(空间)与"垒浮云"(时间)形成宏大叙事框架,将自然景观升华为历史兴亡的隐喻。
  • 反衬运用:首联以乐景写哀情,"近高楼"衬"万方多难"时代悲剧性。

2. 情感表达

  • 忧国之情:"西山寇盗"指吐蕃侵扰,体现诗人对边疆危机的焦虑。
  • 忠诚之志:"北极朝廷"展现对唐王朝合法性的坚定维护。
  • 悲悯意识:尾联借刘禅典故,批判统治者昏聩,隐含"致君尧舜"破灭的无奈。

3. 诗史价值

此诗被清代沈德潜评为"雄伟,笼盖宇宙"的杜诗上乘之作,其"沉郁顿挫"体现为:

  • 意象壮阔:如""古今"等宏大词汇构建史诗感。
  • 语言凝练:颈联对仗工整,"终不改"莫相侵"斩钉截铁,彰显语言力度。

---

三、扩展探讨

1. 与同类作品比较

  • 《望岳》对比:青年杜甫"当凌绝顶"豪迈,至此诗转为"伤客心"苍凉,反映其人生境遇与诗风演变。
  • 唐代登临诗:较之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的进取精神,此诗更侧重家国忧思,体现杜甫的儒家情怀。

2. 文化影响

-后世评价:浦起龙赞其"宏势阔"现代学者视其为理解杜甫晚年思想的关键文本。

-现实意义:诗中"方多难"的忧患意识,对当代社会仍具警示价值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