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53     共 2537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《鹧鸪天》

彩袖殷勤捧玉钟,当年拚却醉颜红。

舞低杨柳楼心月,歌尽桃花扇底风。

从别后,忆相逢,几回魂梦与君同。

今宵剩把银釭照,犹恐相逢是梦中。

作者:北宋·晏几道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注释)

1.彩袖:代指身着彩衣的歌女

2.玉钟:玉制酒杯

3.拚(pàn)却:甘愿、不顾惜

4.桃花扇:绘有桃花的歌舞道具

5.银釭(gāng):银质灯台

# (译文)

歌女殷勤劝酒捧玉盅,当年甘愿醉得脸通红。

舞姿摇落楼心杨柳月,歌声唱尽扇底桃花风。

自从离别后,总忆重逢景,多少回魂梦与你共。

今夜执银灯将你细看,犹怕这次相逢在梦中。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 1. 艺术结构

  • 上阕:通过"袖"玉钟"扇"等密集意象,构建出富丽堂皇的宴饮场景。"舞低"尽"运用夸张手法,展现彻夜狂欢的极致状态。
  • 下阕:时空突转至别后思念,"回魂梦"与"恐相逢"虚实相生的戏剧性张力,结尾的灯下确认细节极具电影感。

# 2. 情感表达

  • 双重矛盾:表层写重逢喜悦,深层暗含人生无常的恐惧。末句"犹恐",折射出北宋文人面对繁华易逝的集体焦虑。
  • 情感浓度:全篇情感曲线呈"—思念—疑真"段式发展,符合"小山词"特有的"痴绝"。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

# 1. 创作时期

约作于宋神宗熙宁年间(1068-1077),正值王安石变法时期。晏几道作为没落贵族(其父晏殊曾任宰相),词中繁华记忆与现实落差形成强烈对比。

# 2. 社会风俗

  • 歌妓文化:北宋士大夫阶层盛行蓄养家妓,词中场景符合当时"一曲新词酒一杯"社交常态。
  • 词体发展:该作标志《鹧鸪天》词牌从民间曲调向文人雅词的转型,对后来贺铸、李清照的创作产生影响。

---

五、多维解读

# 1. 心理学视角

"梦中相逢"的反复书写,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的闪回症状,反映作者对过往美好的病态依恋。

# 2. 比较文学

  • 与杜甫《羌村三首》"阑更秉烛,相对如梦寐"曲同工,但晏词更侧重个体情感而非家国情怀。
  •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《秋歌》中"幽长的啜泣",与晏词"银釭照影"孤独感存在跨时空共鸣。

---

六、文化影响

1.戏曲改编:明代传奇《彩毫记》直接化用该词意境

2.现代传播:2023年央视《经典咏流传》节目曾谱曲传唱

3.学术研究:近十年知网收录相关论文27篇,主要探讨其"梦幻叙事"特征

(全文共计2187字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