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5       共计:2522 浏览

---

一、原文呈现

篇名:正月

作者:无名氏(《诗经·小雅》怨刺诗代表)

原文

正月繁霜,我心忧伤。

民之讹言,亦孔之将。

念我独兮,忧心京京。

哀我小心,癙忧以痒。

...(全文共13章,此处节选首章)

---

二、词句注释

1.正月:周历正月即夏历四月,反常降霜暗示时局异常

2.繁霜:连用"繁"霜"字强调天象异变(郑玄笺:"夏之四月建巳,纯阳用事而霜多,急恒寒若之异")

3.讹言:特指西周晚期社会流传的政治谣言(《毛传》:"讹,伪也"

4.京京:忧思堆积貌(马瑞辰《通释》:"犹言累累也")

5.癙忧:幽闭性抑郁(《尔雅·释训》:"癙,病也")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【第一章】

夏历四月突降寒霜,

使我内心充满忧伤。

民间谣言四处传播,

声势日益汹涌猖狂。

想到自己孤独无依,

愁绪如山压垮胸膛。

可叹我这般谨慎,

仍被忧思折磨成疾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(一)隐喻体系

  • 自然异象:以"霜"起兴,构建天人感应框架(与《十月之交》"告凶"呼应)
  • 身体书写:"痒"癙"等病理意象将政治创伤身体化

# (二)结构特征

采用"象-人事-心理"递进:

1. 首章定调:天灾(霜)→人祸(讹言)→心理(忧)

2. 末章"瞻乌爰止"以乌鸦意象收束,形成闭环结构

# (三)诗史地位

开创中国政治抒情诗传统,其"忧患意识"直接影响屈原《离骚》"太息以掩涕"的书写模式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# (一)创作年代

  • 周幽王六年(前776年)前后(据《竹书纪年》"王时霜雹异常")
  • 对应"烽火戏诸侯"社会动荡期

# (二)政治语境

1. 嫡庶之争:宜臼被废引发礼制危机

2. 赋税暴政:"人有土田,女反有之"(《大雅·瞻卬》)

3. 舆论失控:"赫赫宗周,褒姒灭之"(《小雅·正月》末章)

---

六、延伸考辨

1.作者身份

  • 旧说为周大夫(朱熹《诗集传》)
  • 新考或为畿内失势贵族(参照青铜器铭文中的"夫克")

2.文本互证

  • 与《节南山》《雨无正》构成"幽王三部曲"
  • 甲骨文记载前1250年商都"霜"异象,印证天象书写传统

3.现代阐释

- 钱钟书《管锥编》指出"癙忧"开创中国文学"症"书写先河

- 宇文所安(Stephen Owen)解读书中"者"为早期知识分子觉醒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樛木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武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