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08     共 2530 浏览

曲名与原文

【南吕】一枝花·杂情

*乔吉*

> 粉云香脸试搽,翠黛烟鬟懒画。

> 锦囊闲玉马,青镜暗菱花。

> 燕子楼空,凤箫声断,月冷秦台瓦。

> 宝瑟尘埋,绣被寒压,有谁知咱?

---

注释与译文

1.粉云香脸试搽:以"粉云"女子妆容,表现慵懒试妆的情态。

*译文*:对着香粉轻轻擦拭脸庞

2.翠黛烟鬟懒画:黛眉与发髻皆无心打理,暗示相思之苦。

*译文*:连青黑色的眉鬓也懒得描画

3.燕子楼空:化用关盼盼典故,隐喻独守空闺的寂寥。

*译文*:燕子楼中人去楼空

---

文学赏析

# 意象运用特色

-双重空间对照

上阕"囊玉马"(闺阁器物)与下阕"秦台瓦"历史遗迹)形成现实与历史的时空交错,强化物是人非之感。

-感官通感手法

"冷"触觉与"箫声断"听觉交织,构建凄清意境。

# 情感表达层次

1.表层慵懒:梳妆动作的"试"懒"体现心不在焉

2.深层悲怆:"宝瑟尘埋"象征才情被岁月埋没的愤懑

---

历史背景考据

1.创作年代推定

据《录鬼簿》记载,此曲应作于乔吉晚年(约1330-1345年),反映元代文人仕途无望后转向闺怨题材的创作倾向。

2.社会映射

"被寒压"暗喻元朝后期知识分子受压制的生存状态,与曲中女性形象形成互文。

---

学术争议与补充

1.版本差异

《阳春白雪》本作"宝瑟尘埋"而《太平乐府》载为"瑶琴尘暗"用典分歧。

2.乔吉创作观

该曲突破传统闺怨格局,末句"有谁知咱"的直白诘问,体现元代散曲"以俗为美"审美转向。

---

延伸影响

- 清代戏曲家李渔在《闲情偶寄》中评价此曲"怨而不怒,哀而不伤"

- 现代学者任中敏将其列为"元散曲十大心理描写典范"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