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1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一、原曲文本

曲牌名:小桃红

作者:乔吉(元代)

原文

孙氏壁间画竹,月明影过墙东。

墨痕浅淡春云重,露华浮动秋烟空。

是谁偷把青鸾种,向此间、种出檀栾凤。

待学他、湘妃泪染,又恐被、西风吹断楚江梦。

---

二、注释详析

1.孙氏壁间画竹

指孙姓人家墙壁上的竹画,元代文人常以壁画为咏物对象,反映"以画代真"的审美趣味。

2.青鸾种/檀栾凤

  • 青鸾:传说中凤凰属神鸟,此处喻竹的高洁
  • 檀栾:竹的雅称,典出《文选·吴都赋》"其竹则檀栾婵娟"3.湘妃泪染

    化用舜帝二妃泣竹成斑典故,见《博物志》卷八:"死,二妃泪下,染竹即斑"### 三、白话译文

    孙家墙上的竹画,月光将竹影投向东墙。

    墨色浅淡如春云堆积,露珠闪烁似秋烟缥缈。

    莫非有人偷偷种下仙竹?竟在此处长出凤凰般的翠竹。

    想效仿湘妃用泪染竹,又怕西风折断楚地的幽梦。

---

四、艺术赏析

# (一)空间构造技法

1.三维转换:实现"-月影-联想"视觉跳跃

2.虚实相生:墨痕(实)与春云(虚)的质感对照

# (二)用典特征

1.双重典故嵌套:凤凰传说与湘妃典故形成"仙凡对照"2.植物拟人化:"楚江梦"赋予竹画生命意识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考据

1.创作年代推定

据《录鬼簿》记载,此曲应作于乔吉晚年(约1330-1345),反映元曲后期"雅化"

2.孙氏身份推测

或为杭州画师孙君泽,其墨竹画风与曲中"墨痕浅淡"相符

---

六、文学史价值

1.元曲题画诗范式

开创"画-描摹-联想-抒怀"四段式结构

2.文人画理论体现

"痕浅淡"对应苏轼"画以形似"美学观

---

七、跨文化比较

1.与郑板桥题竹诗对照

乔吉重神话联想,郑燮重现实隐喻

2.日本汉诗影响

室町时代《新撰菟玖波集》可见类似"壁竹"

---

八、存世版本校勘

1. 《太平乐府》本:作"烟空"

2. 《阳春白雪》本:作"秋烟浓" 建议取""更合"痕浅淡"意境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