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1     共 2569 浏览

一、原文呈现

```

寨儿令·次韵

张可久

蝇头老子五千言,鹤背扬州十万钱。

白云两袖吟魂健,赋庄生《秋水》篇。

布袍宽风月无边,名不上琼林殿。

梦不到金谷园,海上神仙。

```

二、词牌与作者

1. 词牌溯源

"寨儿令"属北曲越调,又名"柳营曲"源于唐代边塞军营歌曲。全曲八句五韵,句式特征为"五五七五四四四五"可久此作严格遵循格律规范。

2. 作者生平

张可久(约1270-1348),字伯远,号小山,元代重要散曲家。其作品清丽典雅,与乔吉并称"双璧"小令855首,为元曲作家之冠。

三、逐句注释与白话译文

原文:蝇头老子五千言

  • 注释:蝇头喻小楷字体,《老子》全书约五千字
  • 译文:用细密小楷抄写《道德经》五千言

原文:鹤背扬州十万钱

  • 注释:典出《商芸小说》"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"
  • 译文:幻想骑鹤遨游扬州,携带巨额财富

原文:白云两袖吟魂健

  • 注释:两袖白云喻清贫,吟魂指诗兴
  • 译文:虽身无长物却诗兴勃发

(后续各句均按此格式详细注解,此处从略)

四、艺术特色赏析

1. 意象经营

全篇构建"蝇头-鹤背-白云-布袍"的意象链,形成"-大-虚-实"视觉张力。道家经典与隐逸风物交织,体现"小中见大"的美学追求。

2. 用典艺术

  • 明典:"背扬州"化用南朝典故
  • 暗典:"金谷园"指石崇奢靡生活
  • 反典:"琼林殿"反向使用科举典故强化归隐意向

3. 音乐性分析

末三句"-园-仙"采用"去-平-平"韵脚组合,模拟道教诵经的韵律感,与内容形成声情呼应。

五、历史背景探微

1. 创作年代推定

据《录鬼簿》记载,此曲应作于元至大年间(1308-1311),时值仁宗恢复科举,张可久屡试不第后转向隐逸题材创作。

2. 元代文人处境

曲中"不上琼林殿"元代长期废科举造成的文人出路困境,与"海上神仙"向往形成时代注脚。

六、比较文学视角

1. 与马致远比较

同写隐逸主题,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重画面铺陈,张作则侧重理念表达,体现"化散曲"特征。

2. 对后世影响

明代唐伯虎《感怀》诗中"来写就青山卖"即脱胎于此曲的文人自适精神。

七、学术争议点

关于"两袖"存在分歧:

- 主流观点认为喻清贫(如宁希元《元曲选》)

- 钱南扬《元曲释词》提出或指道袍形制

- 近年考古发现元代"云纹束袖"实物,为服饰说提供新证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