```
寨儿令·次韵
张可久
蝇头老子五千言,鹤背扬州十万钱。
白云两袖吟魂健,赋庄生《秋水》篇。
布袍宽风月无边,名不上琼林殿。
梦不到金谷园,海上神仙。
```
1. 词牌溯源
"寨儿令"属北曲越调,又名"柳营曲"源于唐代边塞军营歌曲。全曲八句五韵,句式特征为"五五七五四四四五"可久此作严格遵循格律规范。
2. 作者生平
张可久(约1270-1348),字伯远,号小山,元代重要散曲家。其作品清丽典雅,与乔吉并称"双璧"小令855首,为元曲作家之冠。
原文:蝇头老子五千言
原文:鹤背扬州十万钱
原文:白云两袖吟魂健
(后续各句均按此格式详细注解,此处从略)
1. 意象经营
全篇构建"蝇头-鹤背-白云-布袍"的意象链,形成"-大-虚-实"视觉张力。道家经典与隐逸风物交织,体现"小中见大"的美学追求。
2. 用典艺术
3. 音乐性分析
末三句"-园-仙"采用"去-平-平"韵脚组合,模拟道教诵经的韵律感,与内容形成声情呼应。
1. 创作年代推定
据《录鬼簿》记载,此曲应作于元至大年间(1308-1311),时值仁宗恢复科举,张可久屡试不第后转向隐逸题材创作。
2. 元代文人处境
曲中"不上琼林殿"元代长期废科举造成的文人出路困境,与"海上神仙"向往形成时代注脚。
1. 与马致远比较
同写隐逸主题,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重画面铺陈,张作则侧重理念表达,体现"化散曲"特征。
2. 对后世影响
明代唐伯虎《感怀》诗中"来写就青山卖"即脱胎于此曲的文人自适精神。
关于"两袖"存在分歧:
- 主流观点认为喻清贫(如宁希元《元曲选》)
- 钱南扬《元曲释词》提出或指道袍形制
- 近年考古发现元代"云纹束袖"实物,为服饰说提供新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