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08     共 2538 浏览

曲名与作者

《凭阑人·春思》

元代散曲家·乔吉(约1280-1345)

---

原文

```

瘦马驮诗天一涯,倦鸟呼愁村数家。

扑头飞柳花,与人添鬓华。

```

---

注释与译文

# 注释

1.瘦马驮诗:暗喻诗人羁旅漂泊,以马背为创作空间

2.倦鸟呼愁:拟人手法,鸟鸣声与诗人愁思共鸣

3.扑头柳花:暮春意象,象征时光流逝

4.添鬓华:柳絮粘发如白发,强化年华老去之叹

# 译文

嶙峋老马载着诗囊流浪天涯,倦鸟哀鸣掠过三两荒村人家。

迎面扑来的柳絮纷飞如雪,悄悄染白了我的鬓发。

---

文学赏析

# 意象三重奏

1.空间对照

  • 横向的"涯"(无限延伸)与纵向的"村数家"(局部聚焦)形成张力
  • 元代文人漂泊的典型写照,折射科举废止后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

2.听觉设计

"呼愁"二字突破视觉局限,通过鸟鸣的凄厉强化"思"的寂寥感

3.时间隐喻

柳花与白发构成双重衰老符号,比李煜"林花谢了春红"更显具象化

# 艺术特色

  • 白描密度:28字包含4个动态场景(驮、呼、扑、添)
  • 愁绪量化:通过"家"精确计数反衬孤独的可计量性

---

历史背景

1.元代文人境遇

  • 乔吉终生未仕,此曲作于江淮漫游时期(约1320年代)
  • 反映元代"儒十丐"制度下文人的边缘化

2.曲体演变

  • 突破《凭阑人》常规的闺怨题材,首创"旅体"
  • 与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形成南北曲流浪母题呼应

---

跨文化对比

维度乔吉《春思》华兹华斯《水仙》
自然意象柳花(衰败)水仙(生机)
情感处理物我同悲物喜转化人喜
哲学指向道家无常观泛神论

---

版本考据

现存最早见于《乐府群玉》(1351年刻本),第三句存在异文:

- 主流版本:"扑头飞柳花"- 明抄本作:"飞柳花"更强调触觉体验

---

现代启示

1.生态批评视角:柳花意象暗合当代"世"生态焦虑

2.城市文学先声:"村数家"的离散美学预示现代都市孤独症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