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18     共 2529 浏览

一、诗歌本体

原文呈现

客去波平槛,蝉休露满枝。

永怀当此节,倚立自移时。

北斗兼春远,南陵寓使迟。

天涯占梦数,疑误有新知。

字词注释

  • 槛(jiàn):栏杆,特指水边建筑构件
  • 蝉休:秋蝉停止鸣叫,暗示夜深人静
  • 北斗:借指长安,唐代以北斗象征帝都
  • 南陵:今安徽南陵县,李商隐曾在此寄居
  • 占梦:古代通过解梦预测吉凶的习俗

白话译文

春日离别时潮水漫过栏杆,而今秋夜露重蝉声已歇。

在这凉秋时节长久追忆,倚栏伫立竟不觉时光流逝。

北方故土如春天般遥远,南陵信使迟迟未有音讯。

天涯孤客屡屡占卜梦境,疑心故人已结新交忘旧知。

---

二、结构解析

1.空间对照

前两联构建"槛-枝头"的微观场景,后两联拓展至"北斗-南陵-天涯"的宏观空间,形成由近及远的视觉张力。

2.时间维度

"远""满"形成季节对比,"移时"暗示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错位,体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。

---

三、艺术特色

意象组合

  • "波平槛"与"露满枝"构成水平与垂直的空间构图
  • "休"声写静,延续王籍"噪林逾静"
  • "北斗"将天文意象转化为政治隐喻

情感表达

通过"永怀-倚立-占梦-疑误"线索,展现从思念到焦虑的情绪演变,最终以"误"收束,留下开放式结局。

---

四、创作背景

1.政治境遇

约作于837-838年,时李商隐因卷入牛李党争被贬外放,诗中"北斗远"喻远离权力中心。

2.文学传承

继承杜甫《月夜》的对面写法,又发展出更私人化的情感表达,体现晚唐诗风向内心世界的转向。

---

五、现代启示

1.孤独体验

诗中"倚立自移时"静止画面,恰似现代人在数字社交时代的群体性孤独。

2.等待哲学

"使迟"焦虑,与当代人等待信息回复的心理机制形成跨时空共鸣。

---

六、延伸阅读

1. 对比诗作: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中的时空折叠手法

2. 西方参照:里尔克《秋日》中的季节感知差异

3. 美学理论:宇文所安《追忆》对唐诗时间意识的论述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凉州词》-- 王翰 | ·下一条:《出塞》-- 王之涣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