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18     共 2527 浏览

诗文标题与作者

标题解析:"同题"此作为唱和之作,"游观"道教宫观。唐代道观常为文人雅集之地,此类题材多体现隐逸情怀。

作者简介:韩翃(生卒年不详),字君平,南阳人,"大历十才子"之一。其诗多写景酬赠之作,风格清丽工整,《寒食》诗最为著名。

---

原文呈现

仙台初见五城楼,风物凄凄宿雨收。

山色遥连秦树晚,砧声近报汉宫秋。

疏松影落空坛静,细草香闲小洞幽。

何用别寻方外去,人间亦自有丹丘。

---

逐联注释

1.首联

  • 仙台:道观高台
  • 五城楼:《史记》载黄帝筑五城十二楼,此处喻道观建筑
  • 宿雨:前夜雨水

2.颔联

  • 秦树:终南山树木(仙游观位于陕西周至)
  • 砧声:捣衣声,暗示时节

3.颈联

  • 空坛:道教祭坛
  • 小洞:道观岩穴景观

4.尾联

  • 方外:世俗之外
  • 丹丘:神仙居所,《楚辞》典故

---

白话译文

雨后初晴登上仙游观台,

五城楼阁在凄清风物中显现。

远处山色连接秦岭暮霭,

近处捣衣声传递长安秋讯。

疏朗松影映照寂静祭坛,

幽香细草点缀深邃洞天。

何必远访世外仙境?

人间自有洞天福地。

---

艺术赏析

1.空间建构

  • 垂直维度:"仙台"高)-"坛"(中)-"小洞"(低)
  • 水平维度:秦树(远)-汉宫(近)

2.感官描写

  • 视觉:山色/松影
  • 听觉:砧声
  • 嗅觉:草香

3.道教意象

通过"丹丘"方外"等语汇,将道观物理空间升华为精神净土

---

扩展说明

1.历史背景

唐代宗时期(韩翃主要活动年代)道教鼎盛,全国有道观1900余所,此诗反映士人"朝隐"心态。

2.比较阅读

  • 与常建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对比:同写宗教场所,韩诗重空间秩序,常诗重光影变化
  • 与王维《终南山》对照:皆用"远即近"手法

3.后世影响

尾联成为"人间仙境"的经典表述,明代计成《园冶》多次化用此意

4.现代启示

诗中体现的"世超越",对当代人平衡现实与理想具有参照价值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