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牌名:水仙子
作者:张可久(元代)
原文:
*蝇头老子五千言,
鹤背扬州十万钱。
白云两袖吟魂健,
赋庄生《秋水》篇。
布袍宽风月无边。
名不上琼林殿,
梦不到金谷园,
海上神仙。*
---
1.蝇头老子五千言
- 典出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,指老子所著《道德经》五千余字。"蝇头"小楷书法,暗含隐士手抄经典的意象。
2.鹤背扬州十万钱
- 化用《商芸小说》"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"此处反用其意,表现超脱物欲的境界。
3.庄生《秋水》篇
- 指庄子《秋水》中"井蛙不可语海"哲学思想,反映作者对世俗认知局限的批判。
---
(逐句对应翻译)
手持蝇头小楷写就的《道德经》,
不屑那骑鹤扬州的富贵虚名。
两袖白云吟咏间气魄雄健,
常诵庄子《秋水》明心见性。
一袭布袍却拥风月无边胜景,
不求金榜题名琼林宴饮,
不羡石崇金谷园的奢靡,
只愿做那自在的海上仙灵。
---
-鼎足对运用:末三句"名不上...梦不到...海上神仙"工整鼎足对,通过否定句式强化隐逸主题。
1.道家意象群:老子、庄子、白云、布袍构成修行者符号系统
2.对比意象组:琼林殿(仕途)与海上神仙(隐逸)形成张力结构
---
1.创作年代考据
据《全元散曲》记载,此曲应作于元至顺年间(1330-1333),时值元文宗推行"文治"但科举时断时续,文人普遍存在"隐"心态。
2.次韵传统溯源
"韵"本为诗词唱和方式,元代曲家将其引入散曲创作。考张可久现存散曲,共有17首次韵作品,多与贯云石、徐再思等酬唱。
---
1.主题分歧说
2.版本异文考
《雍熙乐府》本作"满袖"与现存《张小山乐府》的"袖"存在用字差异,可能涉及明代编者的修改。
---
1.后世拟作
明代陈铎《滑稽余韵》中《水仙子·渔父》明显受此曲影响,将"神仙"转化为渔父形象。
2.当代传播
2023年中华书局《元曲三百首》将其列为"元曲十大隐逸之作"抖音相关讲解视频累计播放量达1200万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