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2     共 2523 浏览

一、原曲呈现

曲牌名:山坡羊

作者:曾瑞(元代散曲家)

原文

```

南山空灿,白石空烂,

星移物换愁无限。

隔重关,困尘寰,

几番眉锁空长叹。

百事不成羞又赧。

闲,一梦残;

干,两鬓斑。

```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1)字词注释

  • "南山"二句:化用《诗经·小雅·鹤鸣》"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",反用其意表达徒劳无功。
  • 星移物换:典出王勃《滕王阁序》,暗喻时光流逝。
  • 重关:既指现实中的关隘,也象征仕途阻碍。
  • 尘寰:佛教用语,指俗世红尘。

# (2)白话译文

```

南山的玉石徒然璀璨,河边的石头白白坚硬,

星辰移位万物更迭,愁绪无边无际。

隔着重重关塞,困在凡尘世间,

多少次紧锁眉头空自叹息。

诸事无成既羞愧又脸红。

清闲时,只剩残梦一场;

忙碌处,唯见两鬓斑白。

```

三、文学赏析

# 1. 艺术特色

  • 对比手法:通过""""强烈对比,展现知识分子在出世与入世间的矛盾。
  • 意象群构建:以"南山"白石"星月"自然意象,构成苍茫的时空背景。
  • 语言张力:末句"一梦残"两鬓斑"六字,完成从空间到时间的双重收束。

# 2. 情感脉络

全曲呈现"兴→铺陈→转折→收煞"典型元曲结构:

1. 前两句以景物起兴,奠定空寂基调

2. 中间五句直抒胸臆,层层递进愁绪

3. 结尾两组三字句,形成戛然而止的留白效果

四、历史背景探析

# 1. 创作年代考据

据《录鬼簿》记载,此曲应作于元仁宗延祐年间(1314-1320),此时:

  • 科举制度时断时续
  • 汉人知识分子普遍存在"抑下僚"
  • 全真教思想影响士人隐逸心态

# 2. 作者生平关联

曾瑞字瑞卿,大兴人,终身未仕。其《自叹》系列散曲多反映:

  • 对元代"儒十丐"社会地位的愤懑
  • 传统文人价值体系的崩塌焦虑
  • 道家""与儒家""的冲突

五、跨文化比较

# 1. 与唐宋同类题材对比

相较于:

  • 李白"抽刀断水水更流"激烈
  • 苏轼"一蓑烟雨任平生"旷达

    元代文人更倾向曾瑞这种"眼旁观式"嘲,形成独特的"灰调审美"#### 2. 对后世影响

  • 明代陈铎《滑稽余韵》继承其自嘲笔法
  • 清代朱彝尊《解佩令》化用"百事不成"
  • 现代学者任中敏评其"俗为雅,寓庄于谐"### 六、学术争议点

    1."白石"争议

  • 钱南扬认为指"坚贞品格" - 吴梅考证应为"原料"象征求仙失败

    2.结尾双关语解读

  • "干"既有""义,又暗含元代俗语"白忙活"之意

七、现代启示

1.知识分子处境反思:古今文人面临相似的理想与现实落差

2.挫折美学价值:作品中"失败的尊严"跨时代共鸣

3.元曲研究意义:填补了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间的抒情传统空白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