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溯源:集灵台为唐代华清宫祭神建筑,《长安志》载其"骊山半腹,天宝六载建"祜以此为题创作组诗两首,本为首篇。
作者简介:张祜(约785-849),字承吉,中唐诗人,以宫词乐府著称,《全唐诗》存其诗349首。白居易评其"鸳鸯钿带抛何处,孔雀罗衫付阿谁"为"才子之最"。
日光斜照集灵台,
红树花迎晓露开。
昨夜上皇新授箓,
太真含笑入帘来。
1.集灵台:骊山华清宫道教祭祀场所,暗喻玄宗求仙问道
2.上皇:指唐玄宗,天宝十五载(756)传位肃宗后称太上皇
3.授箓(lù):道教仪式,授予信徒符箓以证仙阶
4.太真:杨玉环道号,入宫前曾为女道士
1.日光斜照集灵台:晨光斜映着神圣的祭坛
2.红树花迎晓露开:满树红花承接着朝露绽放
3.昨夜上皇新授箓:昨夜玄宗刚完成道教授箓仪式
4.太真含笑入帘来:杨贵妃面带娇笑掀帘而入
1. 双重意象建构
2. 讽刺艺术特征
3. 诗史互证价值
《旧唐书》载:"(贵妃)常素面朝天,惟施粉黛"与诗中"含笑入帘"形成互文,揭露玄宗晚年荒政。
1. 唐代宫词传统比较
与王建《宫词百首》相比,张祜更擅用"以小见大",本诗仅28字却浓缩安史之乱前夜的政治危机。
2. 道教元素解析
"箓"指天宝四载(745)玄宗册封杨妃事件,宋代洪迈《容斋随笔》指出:"唐世崇道,实为纵欲之饰"3. 接受史考察
明代胡应麟《诗薮》评:"张祜《集灵台》诸作,意在言外,尤得风人之旨"清人贺裳《载酒园诗话》则认为"刺在神髓,非皮相可得"。
1.文学改编:元代白朴《梧桐雨》第二折化用本诗意境
2.学术争议:关于创作时间有"宝说""说"派观点
3.现代阐释:宇文所安《晚唐》认为该诗展现"性空间中的欲望政治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