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5     共 2528 浏览

一、诗歌基本信息

标题溯源:集灵台为唐代华清宫祭神建筑,《长安志》载其"骊山半腹,天宝六载建"祜以此为题创作组诗两首,本为首篇。

作者简介:张祜(约785-849),字承吉,中唐诗人,以宫词乐府著称,《全唐诗》存其诗349首。白居易评其"鸳鸯钿带抛何处,孔雀罗衫付阿谁"为"才子之最"。

二、原文呈现

日光斜照集灵台,

红树花迎晓露开。

昨夜上皇新授箓,

太真含笑入帘来。

三、注释详解

1.集灵台:骊山华清宫道教祭祀场所,暗喻玄宗求仙问道

2.上皇:指唐玄宗,天宝十五载(756)传位肃宗后称太上皇

3.授箓(lù):道教仪式,授予信徒符箓以证仙阶

4.太真:杨玉环道号,入宫前曾为女道士

四、逐句译文

1.日光斜照集灵台:晨光斜映着神圣的祭坛

2.红树花迎晓露开:满树红花承接着朝露绽放

3.昨夜上皇新授箓:昨夜玄宗刚完成道教授箓仪式

4.太真含笑入帘来:杨贵妃面带娇笑掀帘而入

五、文学赏析

1. 双重意象建构

  • 表层写景:晨光、花树、露珠构成清新画面
  • 深层隐喻:"斜照"暗示王朝倾颓,"红树"象征盛极将衰

2. 讽刺艺术特征

  • 宗教神圣性消解:授箓仪式与后宫艳情并置
  • 时空错位手法:昨夜道场与今晨入帘形成伦理张力

3. 诗史互证价值

《旧唐书》载:"(贵妃)常素面朝天,惟施粉黛"与诗中"含笑入帘"形成互文,揭露玄宗晚年荒政。

六、扩展研究

1. 唐代宫词传统比较

与王建《宫词百首》相比,张祜更擅用"以小见大",本诗仅28字却浓缩安史之乱前夜的政治危机。

2. 道教元素解析

"箓"指天宝四载(745)玄宗册封杨妃事件,宋代洪迈《容斋随笔》指出:"唐世崇道,实为纵欲之饰"3. 接受史考察

明代胡应麟《诗薮》评:"张祜《集灵台》诸作,意在言外,尤得风人之旨"清人贺裳《载酒园诗话》则认为"刺在神髓,非皮相可得"。

七、后世影响

1.文学改编:元代白朴《梧桐雨》第二折化用本诗意境

2.学术争议:关于创作时间有"宝说""说"派观点

3.现代阐释:宇文所安《晚唐》认为该诗展现"性空间中的欲望政治"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