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4       共计:2520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篇名:新台

作者:无名氏(《诗经·邶风》收录)

原文

新台有泚,河水瀰瀰。

燕婉之求,籧篨不鲜。

新台有洒,河水浼浼。

燕婉之求,籧篨不殄。

鱼网之设,鸿则离之。

燕婉之求,得此戚施。

---

二、字词注释

1.新台:卫宣公为强娶儿媳宣姜所筑临河宫室

2.有泚(cǐ):鲜明华美貌,《说文》"泚,清也"

3.瀰瀰(mí):水势盛大之状

4.燕婉:安乐美好,此处指婚姻期待

5.籧篨(qú chú):蟾蜍喻丑,指卫宣公驼背貌

6.戚施:驼背者的蔑称,《国语》韦昭注"施,偻人也

三、白话译文

第一章

新台建筑光鲜亮丽,黄河之水浩浩荡荡。

本求俊美如意郎君,却得蟾蜍般丑陋老翁。

第二章

新台高耸巍峨壮观,河面泛着粼粼波光。

期盼婚姻美满幸福,竟遇这不堪的驼背。

第三章

张网本为捕捉鲜鱼,大雁误入落得空忙。

少女憧憬美好姻缘,最终嫁此佝偻之人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1. 比兴手法

以"网鸿离"喻婚姻错配,形成三重对比:

  • 新台华美与人物丑陋
  • 河水壮阔与行为卑劣
  • 少女期待与现实落差

2. 讽刺艺术

通过"籧篨"戚施"生物意象,完成对卫宣公的丑化:

  • 蟾蜍象征贪婪与淫邪
  • 驼背暗示道德缺陷
  • 每章末句形成递进式谴责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1. 事件溯源

据《左传·桓公十六年》载:

> "初,卫宣公烝于夷姜,生急子...为之娶于齐而美,公取之"

2. 政治隐喻

  • 折射春秋时期"父夺子妻"的礼崩乐坏
  • 反映卫国宫廷的淫乱现象
  • 隐含对齐国政治联姻的批判

---

六、文化影响

1.成语衍生

"台之丑"成为乱伦典故,常见于后世史评

2.文学再现

- 李白《古风》"台失明训,夷姜成淫昏"- 王夫之《诗经稗疏》专章考证地理方位

3.伦理警示

儒家学者常引此篇阐释"之伦"的重要性

---

七、学术争议

1.作者身份

- 郑玄笺注认为"人所作"- 现代学者推测或为齐国陪嫁官员手笔

2.地理考辨

清代马瑞辰考证新台遗址应在今河南濮阳境内

3.文本异说

""释读存在分歧:

- 传统解为雁类

- 闻一多考证为"蠪"(蟾蜍古称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斯干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旄丘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