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7     共 2526 浏览

一、作品原文

曲牌名:双调·蟾宫曲

作者:马致远(号东篱,元曲四大家之一)

原文

其一

咸阳百二山河,两字功名,几阵干戈。

项废东吴,刘兴西蜀,梦说南柯。

韩信功兀的般证果,蒯通言那里是风魔?

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;醉了由他!

其二

东篱半世蹉跎,竹里游亭,小宇婆娑。

有个池塘,醒时渔笛,醉后渔歌。

严子陵他应笑我,孟光台我待学他。

笑我如何?倒大江湖,也避风波。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注释

1.咸阳百二山河:典出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,形容咸阳地势险要,二万兵力可抵百万。

2.项废东吴:指项羽兵败乌江(属东吴地),自刎而亡。

3.梦说南柯:化用唐传奇《南柯太守传》,喻功名如梦。

4.严子陵:东汉隐士,拒刘秀征召,耕钓富春江。

#译文

其一:

咸阳险固山河,因“功名”二字引发无数战乱。项羽败亡、刘邦兴起皆如南柯一梦。韩信立大功却惨死,蒯通的预言岂是疯话?成败皆因萧何,不如醉中忘忧。

其二:

我半生虚度,隐居竹亭小屋。池塘边醒时吹笛,醉后高歌。严子陵该笑我庸碌,我却想学他超脱。笑我何妨?江湖广阔,正可避世。

---

三、作品赏析

#1. 历史批判与虚无主义

  • 借古讽今:通过项羽、刘邦、韩信等历史人物的命运,揭示功名争夺的荒诞性。
  • 语言特色:口语化表达(如“醉了由他”)强化讽刺力度,体现元曲“豪放派”风格。

#2. 隐逸情怀的建构

  • 意象对比:上片“干戈”“证果”的残酷与下片“渔笛”“渔歌”的恬静形成强烈反差。
  • 道家思想:以严子陵为象征,表达对道家无为哲学的认同。

---

四、创作背景

1.时代环境:元代汉族文人地位低下,马致远仕途坎坷,中年后转向隐逸。

2.个人经历:曾任江浙行省务官,目睹官场倾轧,最终辞官归隐杭州。

---

五、文学史意义

1.艺术成就:开创“叹世”题材新范式,将散曲的叙事性与抒情性结合。

2.后世影响:其“避世”主题成为明清散曲的重要母题。

---

六、延伸讨论

-与《天净沙·秋思》比较:同写漂泊,但《叹世》更具历史纵深感。

-版本差异:现存版本中“孟光台”或为“孟光”与“严子陵”的对仗讹误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