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6     共 2522 浏览

词作原文

```

水调歌头·送杨民瞻

[宋] 辛弃疾

日月如磨蚁,万事且浮休。君看檐外江水,滚滚自东流。

风雨瓢泉夜半,花草雪楼春到,老子已菟裘。

岁晚问无恙,归计橘千头。

梦连环,歌弹铗,赋登楼。黄鸡白酒,君去村社一番秋。

长剑倚天谁问,夷甫诸人堪笑,西北有神州。

此事君自了,千古一扁舟。

```

---

注释与译文

# 注释精要

1.磨蚁:典出《晋书·天文志》,喻时光流转如磨盘上蚂蚁周而复始

2.菟裘:春秋鲁国地名,后指归隐之所(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)

3.弹铗:冯谖客孟尝君典故,表怀才不遇

4.夷甫:西晋王衍字,借指南宋空谈误国者

# 白话译文

上阕:

时光如磨盘上的蚂蚁般循环,世间万物终归虚无。且看檐外长江水,日夜不息向东奔流。

我在瓢泉经历风雨之夜,于雪楼见证春回大地,早已备好隐居之所。岁末问候友朋安康,归隐计划需备千株橘树。

下阕:

梦境连环难解,高歌弹铗抒怀,登楼作赋言志。黄鸡白酒饯别,君去恰逢村社秋祭。

长剑倚天无人问津,可笑王衍之流清谈误国,西北神州尚未收复。

这番事业望君担当,千古功成再泛舟五湖。

---

文学赏析

# 意象三重奏

1.时空意象:"磨蚁""宏观时空坐标系,凸显人生短暂与历史永恒

2.自然意象:瓢泉风雨、雪楼春草、村社秋景,暗含宦海沉浮与田园向往

3.典故意象:连环梦(理想难圆)、弹铗歌(才士不遇)、登楼赋(乡关之思)

# 情感张力

  • 上阕貌似旷达:归隐意向(菟裘、橘千头)与自然永恒(江水东流)形成超脱表象
  • 下阕剑指现实:"长剑倚天"与"夷甫诸人"英雄失路与权臣误国的尖锐对比
  • 结句"千古一扁舟"用范蠡典,将个人送别升华为历史担当的期许

---

历史背景考证

# 创作时间推定

据邓广铭《稼轩词编年笺注》,此词应作于1188-1192年间,时辛弃疾退居带湖。杨民瞻其人无考,从词意推断应为志在恢复的同道。

# 南宋政局映射

1. "夷甫诸人"刺主和派史浩、汤思退等

2. "有神州"同时期《水龙吟·甲辰岁寿韩南涧》"长安父老,新亭风景"3. 词中"归计""了"的矛盾,反映孝宗后期北伐呼声再起又遭压制的时代特征

---

词学价值定位

1.送别词革新:突破"杨柳岸晓风残月"范式,融家国情怀入离情

2.用典密度分析:全词11处用典,符合"轩体"(夏承焘《唐宋词论丛》)

3.词史地位:代表南宋豪放词"潜气内转"风格(龙榆生《词学十讲》评)

---

跨文本比较

| 对比维度 | 《送杨民瞻》 | 《贺新郎·别茂嘉十二弟》 |

|---------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|

| 送别对象 | 同道志士 | 族弟 |

| 情感基调 | 悲壮中见希望 | 纯粹悲慨 |

| 结构特点 | 今昔时空交错 | 罗列离别典故 |

| 历史意识 | 强调当下担当 | 侧重往昔追忆 |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