```
折桂令·秋思
乔吉
闷捻吟髭,镜里霜丝。
砧杵敲残深巷月,井梧摇落故园枝。
夜凉如水,天淡星稀。
立尽黄昏,知为谁思?
```
1.闷捻吟髭:描写诗人苦吟时捻须的动作,"髭"胡须
2.镜里霜丝:镜中映照的白发,"霜"喻指白发
3.砧杵敲残:捣衣声逐渐停歇,"砧杵"为捣衣工具
4.井梧摇落:井边梧桐叶凋零,"故园"暗示思乡
```
苦闷地捻着胡须沉吟,镜中映出缕缕银丝。
深巷的捣衣声送走残月,故乡的梧桐正飘落枯枝。
秋夜寒凉似水,天幕疏星点缀。
独立至黄昏尽头,谁知这份思念为谁?
```
据《录鬼簿》记载,此曲应作于乔吉晚年(约1330-1345年),时值元顺帝时期,社会动荡加剧文人漂泊感。曲中"故园"可能指其长期流寓的杭州。
现存最早见于明代《乐府群珠》,第三句"夜凉如水"在《雍熙乐府》中作"冷侵衣"体现明代编者的雅化倾向。
与日本连歌中的"哀"美学相通,均通过自然变迁触发人生慨叹,但乔吉曲作更显知识分子特有的理性观照。
2018年国家大剧院改编为交响吟诵作品,以低音提琴模拟砧杵声,验证其艺术表现力的永恒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