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3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曲牌名:折桂令(双调)

作者:乔吉(1280-1345)

原文

> 百花洲上新台,檐吻云平,图画天开。

> 鹏俯沧溟,蜃横城市,鳌驾蓬莱。

> 学捧心山颦翠色,怅悬头土湿腥苔。

> 悼古兴怀,休近阑干,万丈尘埃。

---

二、注释详析

1.百花洲:苏州名胜,位于姑苏台附近

2.檐吻云平:建筑飞檐与云齐平,极言台高

3.鹏俯沧溟:化用《庄子·逍遥游》大鹏意象

4.蜃横城市:暗用"市蜃楼"喻吴国盛景

5.悬头:指伍子胥被赐死悬首东门典故

6.万丈尘埃:双关现实尘土与历史烟云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新建的楼台矗立百花洲畔,

飞檐刺破云层仿佛天工画卷。

如大鹏俯瞰深海,蜃气幻化城郭,

巨龟驮着仙山蓬莱。

青山学着西施捧心蹙眉,

可叹忠良头颅化作苔痕斑斑。

怀古伤今之时啊,

莫要倚靠栏杆——

怕见那万丈红尘迷蒙了双眼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空间建构艺术

  • 垂直维度:"檐吻云平"通天意象
  • 水平维度:沧溟/城市/蓬莱形成三重地理空间
  • 时空折叠:通过"头"将吴越历史压缩进当下场景

# 2. 修辞特色

  • 鼎足对:连续三组四字句(鹏俯/蜃横/鳌驾)增强韵律
  • 通感运用:"土湿腥苔"将视觉转化为嗅觉体验
  • 政治隐喻:"万丈尘埃"指元末社会动荡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姑苏台沿革

  • 始建于吴王阖闾,扩建于夫差时期
  • 李白《乌栖曲》曾讽其奢靡
  • 元代仅存遗址,成为文人怀古地标

2.创作语境

  • 作于乔吉晚年游历江南时期(约1335-1340)
  • 借吴国覆灭警示元朝统治危机
  • 与张可久《卖花声·怀古》形成时代唱和

---

六、延伸解读

1.数字人文视角

全曲46字中,"上/平/开/俯/横/驾"等动词占比39%,体现动态怀古观

2.比较文学研究

  • 与张养浩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的民生关怀对比
  • 较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更显历史纵深感

3.当代价值

该曲揭示的"盛衰循环",对现代城市文化建设具有警示意义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