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9 15:45:52     共 2520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北风其凉,雨雪其雱。惠而好我,携手同行。其虚其邪?既亟只且!

北风其喈,雨雪其霏。惠而好我,携手同归。其虚其邪?既亟只且!

莫赤匪狐,莫黑匪乌。惠而好我,携手同车。其虚其邪?既亟只且!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北风其凉:"其"语助词,""寒冷刺骨

2.雨雪其雱:"雨"作动词(yù),"雱(pāng)"形容雪势盛大

3.惠而好我:""友爱,""hào,意为亲近

4.其虚其邪:"虚邪""舒"迟疑缓慢貌

5.既亟只且:"亟"通"急""且(jū)"为语气词

三、现代译文

```

凛冽北风刺骨寒,漫天大雪白茫茫。真心待我的友人,携手同行莫彷徨。岂能犹豫慢腾腾?祸乱急迫须离乡!

北风呼啸声凄厉,大雪纷飞遮天地。真心待我的知己,携手同归莫迟疑。岂能徘徊慢悠悠?灾祸逼近速逃离!

赤色无过那狐狸,黑色无过那乌鸦。真心待我的伙伴,同乘一车走天涯。岂能迟缓踱方步?形势危急快出发!

```

四、文学赏析

# (一)隐喻手法

  • 自然意象:"北风"雪"象征政治暴虐,狐狸乌鸦暗指奸佞当道
  • 三重递进:从"同行"到"同归""车"体现逃亡紧迫性

# (二)韵律特征

  • 三章叠咏结构,每章六句四言
  • "凉-雱-行-邪-且"阳部韵,形成急促节奏感

# (三)情感表达

  • 九个""连用,强化反问语气
  • "既亟只且"重复出现,凸显危机意识

五、历史背景考证

# 1. 创作年代

据《毛诗序》记载,本诗反映卫国政治昏暗时期(约公元前660年),卫懿公好鹤亡国前后,贤人预见危机而作。

# 2. 地理佐证

"北风"符合卫国地理特征(今河南北部),冬季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显著。

# 3. 社会语境

诗中""出现三次,体现春秋时期""阶层群体逃亡现象,与《左传》记载"大夫去其邦"印证。

六、学术争议辨析

1.作者归属

  • 传统观点归为"卫风"氏
  • 现代学者郭沫若认为可能是贵族流亡群体集体创作

2.主旨分歧

  • 朱熹《诗集传》解为"淫奔之诗"
  • 闻一多《风诗类钞》认定为政治避难诗

3.意象解读

  • "狐乌"注视为恶兆
  • 当代研究认为可能暗指特定政治人物

七、文化影响

1. 成语"同舟"出本诗意境

2. 李白《北风行》"烛龙栖寒门"用其意象

3. 现代话剧《风雪夜归人》标题典出此篇

八、比较研究

| 对比维度 | 《邶风·北风》 | 《小雅·采薇》 |

|---------|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|

| 战争背景 | 政治逃亡 | 戍边征战 |

| 核心意象 | 风雪严寒 | 杨柳雨雪 |

| 情感基调 | 急迫恐惧 | 哀而不伤 |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北门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匪风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