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4     共 2524 浏览

诗文概览

标题:作为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,《送僧归日本》以五言律诗形式记录钱起送别日本僧人的场景。标题直指"归"的终极命题,暗含修行者跨越沧海的宿命感。

作者:钱起(约722-780年),字仲文,吴兴人,大历十才子之一。其诗以"新奇,理致清赡"著称,此诗典型体现其融禅理于景物的创作特色。

原文

```

上国随缘住,来途若梦行。

浮天沧海远,去世法舟轻。

水月通禅寂,鱼龙听梵声。

惟怜一灯影,万里眼中明。

```

---

注释与译文

关键词注解

  • 上国:唐朝对中原的尊称,此处指代文化中心长安
  • 法舟:双关语,既指渡海船只,亦喻佛法普度众生的载体
  • 水月:佛教经典意象,《大智度论》以"月"喻诸法无自性

白话译文

> (僧人)随因缘暂居大唐,来时航路恍若梦境。

> 此刻轻舟驶向海天相接处,超脱尘世的航程更显轻盈。

> 禅心如水月空明,海中鱼龙皆闻诵经之声。

> 最珍视那盏孤灯的光影,照亮万里归途如同智慧明灯。

---

艺术赏析

1. 禅意空间建构

颔联"天沧海远"以夸张手法强化空间纵深感,"法舟轻"通过重量反衬表现精神超脱,形成物理距离与心理体验的张力。颈联"月通禅寂"《楞严经》"月光童子悟水观"案诗化,鱼龙意象暗合《华严经》"龙王听法"典故,使自然景物成为佛理载体。

2. 送别范式突破

与传统送别诗"手相看泪眼"不同,钱起以"一灯影"三重转喻:舟灯→佛法智慧→文明火种。这种"以物观道",与王维"行到水穷处"禅诗美学一脉相承。

3. 声韵设计

平仄谱系严格遵循"仄起首句不入韵",中二联"远-轻"寂-声"动静相生的节奏。"明"作阳平收尾,营造余韵悠长的光明意象。

---

文化扩展

历史语境

公元8世纪日本派出19批遣唐使,学问僧携带《大藏经》及唐代建筑技术归国。诗中"缘住"当时长安胡僧云集的开放气象。

当代回响

2025年泉州花灯展在冲绳首里城举办,再现诗中"眼中明"文明对话场景。日本学者指出该诗对《平家物语》"祇园精舍钟声"的审美影响。

比较阅读

与王维《送秘书晁监还日本》相比,钱诗更重禅理渗透;与贾岛《送褚山人归日本》相较,则少凄苦多超然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