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文基本信息
标题:《古意》为典型的唐代拟古题边塞诗,虽借古题抒怀,实则反映盛唐边塞现实。
作者:李颀(690-751),盛唐边塞诗派代表,与高适、王昌龄齐名,诗风雄浑而兼具人性深度。
---
原文与注释
原文:
男儿事长征,少小幽燕客。
赌胜马蹄下,由来轻七尺。
杀人莫敢前,须如猬毛磔。
黄云陇底白雪飞,未得报恩不能归。
辽东小妇年十五,惯弹琵琶解歌舞。
今为羌笛出塞声,使我三军泪如雨。
关键词注释:
- "幽燕客":幽燕地区(今河北北部)自古多侠士,暗示主人公的勇武背景。
- "轻七尺"轻视生命,体现唐代尚武精神。
- "猬毛磔"胡须如刺猬毛般张开,夸张手法突出将士威猛。
- "小妇"引入女性形象,转折全诗情感基调。
---
逐联译文
1.前六句:
- 译文:男子汉从军远征,年少便游历幽燕。在马蹄下争胜斗勇,向来不惧生死;杀敌时无人敢近,胡须怒张如刺猬。
- 特点:五言短句与入声韵结合,强化勇猛气势。
2.后六句:
- 译文:陇山黄沙漫卷白云翻飞,未报国恩誓不归乡。辽东少女年方十五,善弹琵琶能歌善舞;此刻吹奏羌笛出塞曲,引得三军将士泪下如雨。
- 特点:转为七言句,平声韵烘托哀婉情绪。
---
艺术特色赏析
1.刚柔并济的结构:
- 前半部以"赌胜马蹄下"须如猬毛磔"硬朗意象塑造将士英姿;
- 后半部通过"羌笛出塞声"三军泪如雨"展现思乡柔情,形成强烈反差。
2.意象的象征意义:
- "黄云白雪":既写边塞苦寒,又隐喻将士内心的苍茫与挣扎;
- "琵琶羌笛":乐声作为情感媒介,触发集体乡愁。
3.历史视角的深化:
- 表面歌颂戍边英勇,实则隐含对战争创伤的反思,如"未得报恩不能归"功名与人性的矛盾。
---
扩展说明
1.与李颀其他作品的关联:
- 《古从军行》中"战骨埋荒外"与本诗"泪如雨"战争书写的互文;
- 《送陈章甫》的豪迈与本诗的悲壮体现诗人风格的多面性。
2.盛唐边塞诗的时代特征:
- 尚武精神与社会批判并存,本诗正是这一矛盾的典型体现;
- 李颀以"局外人"视角(如县尉经历)观察战争,比纯粹军旅诗人更具反思深度。
3.文学史评价:
- 清代沈德潜评其"雄浑中寓顿挫之致"正指《古意》的情感张力;
- 现代学者认为诗中"小妇"插入,开创了边塞诗"女性视角"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