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8       共计:2522 浏览

一、篇名与原文

篇名:载见(《诗经·周颂·臣工之什》)

作者:西周无名氏(宗庙乐歌集体创作)

原文

载见辟王,曰求厥章。

龙旂阳阳,和铃央央。

鞗革有鸧,休有烈光。

率见昭考,以孝以享。

以介眉寿,永言保之。

思皇多祜,烈文辟公。

绥以多福,俾缉熙于纯嘏。

二、词语注释

1.载见辟王:初始朝见君王。"载"通"始""王"周王

2.龙旂阳阳:绣龙旗帜鲜明飘扬貌

3.和铃央央:车铃与旗铃和谐鸣响

4.鞗革有鸧:马缰绳饰物金光闪烁

5.昭考:对武王庙的尊称(周人惯称亡父为""6.以介眉寿:祈求长寿。"介"通"丐"求也

三、白话译文

诸侯始来朝周王,求取典章与法度。

龙纹旌旗迎风展,銮铃和鸣声悠扬。

缰绳金饰光灿灿,华美庄严显辉煌。

共同祭拜武王庙,恪守孝道献祭享。

祈求赐予人长寿,永保周朝国运昌。

贤明诸侯得厚福,文德武功俱昭彰。

安享上天降洪福,光明美德永流芳。

四、文学赏析

(一)结构艺术

全诗十四句分三层次:

1. 前六句描写诸侯朝觐仪仗(视觉与听觉交织)

2. 中四句转入宗庙祭祀场景(空间转换自然)

3. 后四句升华祈福主题(由实入虚)

(二)表现手法

1. 叠词运用:"阳阳"央"强化仪式庄严感

2. 色彩意象:金(鸧)、光(烈光)构建神圣氛围

3. 动作序列:求→见→率→享→介→保,形成礼仪闭环

五、历史背景考据

1.创作时期

  • 学界多认为成于周成王时期(前1042-前1021)
  • 与《尚书·洛诰》记载的"诸侯来朝"相印证

2.礼仪制度

- 反映西周"礼""礼"与"吉礼" - "和铃"制度见于《周礼·春官》"车"条记载

3.政治功能

  • 强化"普天之下莫非王土"权观念
  • 通过祭祀仪式构建宗法认同

六、文化阐释

1.孝道内涵

  • "孝以享"体现周人"追孝于前文人"的伦理观
  • 与同期青铜器铭文(如大盂鼎)的孝道表述呼应

2.天命观念

  • "皇多祜"反映周人"德配天"思想
  • "纯嘏"见于《易经·大有》"自天佑之"3.文学影响
  • 汉代《郊祀歌》对"龙旂"意象的继承
  • 杜甫《往在》"煌太宗业,树立甚宏达"用本诗意境

七、学术争议

1.作者归属

  • 郑玄《毛诗笺》认为系周公所作
  • 现代学者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主张乐官集体创作

2."昭考"

  • 传统注疏认定指周武王
  • 近年出土清华简显示或包含对文王的追念

3.仪式性质

- 《毛诗序》说"始见乎武王庙" - 孙作云《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》考证为新君登基大典

八、比较研究

与同属《周颂》的《清庙》对比:

| 维度 | 《载见》 | 《清庙》 |

|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
| 描写重点 | 诸侯朝觐动态过程 | 宗庙静态陈设 |

| 艺术风格 | 铺陈赋法为主 | 肃穆颂体为要 |

| 历史价值 | 反映西周宾礼制度 | 体现祭器陈设规制 |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载芟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载驰》--许穆夫人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