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3     共 2535 浏览

一、原曲呈现

曲牌名:折桂令(双调)

作者:乔吉(1280-1345)

原文

> 华阳巾鹤氅蹁跹,

> 铁笛吹云,竹杖撑天。

> 伴柳怪花妖,麟祥凤瑞,

> 酒圣诗禅。

> 不应举江湖状元,

> 不思凡风月神仙。

> 断简残编,

> 翰墨云烟,

> 香火因缘。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1)词汇注释

  • 华阳巾:道士头巾,象征隐逸身份
  • 鹤氅:白鹤羽毛所制外套,道家服饰
  • 铁笛吹云:典出《列仙传》中仙人弄笛典故
  • 酒圣诗禅:化用杜甫"李白斗酒诗百篇"

# (2)白话译文

身着道巾鹤氅翩然起舞,

手持铁笛吹破云霄,竹杖丈量青天。

与柳精花妖为伴,同麒麟凤凰相遇,

既是酒中圣贤,又是诗里禅客。

不屑科举的江湖状元,

不恋尘世的风月神仙。

翻检残破书卷,

墨迹化作云烟,

只续香火佛缘。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 1. 意象系统构建

全曲形成三重意象群:

  • 服饰意象(华阳巾/鹤氅)确立隐士身份
  • 动作意象(吹云/撑天)塑造超逸形象
  • 伴生物象(柳怪/麟凤)构建神话语境

# 2. 矛盾修辞艺术

  • "不应举"""价值对立
  • "凡"与"神仙"构成身份悖论
  • "断简""烟"形成时空张力

# 3. 音韵特色

全曲押"韵"(蹁跹/天/禅/仙/缘),平仄交替处见匠心,如"云"平平)与"天"(仄平)形成声调落差。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探微

# 1. 元代文人处境

  • 科举中断78年(1234-1312)催生"江湖状元"
  • 乔吉终身未仕,与马致远并称"曲中李杜"

# 2. 宗教思想影响

  • 全真教盛行促使"三教合一"渗透
  • "香火因缘"反映佛教因果观与道教修炼论的融合

# 3. 散曲发展脉络

此作代表元代后期散曲"雅化",将市井曲牌提升至文人诗境。

---

五、跨文本比较

对比维度乔吉《自述》关汉卿《不伏老》
自我定位超脱的观察者叛逆的参与者
修辞策略隐喻象征直白铺陈
精神归宿宗教解脱世俗沉溺

---

六、学术争议点

1.创作时间推定

  • 曹本《录鬼簿》系于1330年
  • 天一阁本则标注"至顺间作"1330-1333)

2."怪花妖"分歧

  • 孙楷第认为指勾栏艺人
  • 吴梅考证为杭州西湖实景

3.末句宗教倾向

  • 任讷主张道家"坐忘"说
  • 王国维倾向佛教"缘起"

---

七、现代价值阐释

1.文化符号意义

成为"非暴力不合作"文人精神标本

2.生态哲学启示

"柳怪花妖"体现前现代的人与自然共生观

3.创作方法论影响

钱钟书《管锥编》多次引用该曲论证"之多边"理论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