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8     共 2526 浏览

一、原曲文本

曲牌名:金字经(南吕宫)

作者:张可久(元代散曲家)

原文

```

犬吠村居静,鹤眠诗梦清。

老树冰花画不成。

梅影,瘦横窗月明。

```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1. 字词注释

  • 犬吠村居静:以动衬静手法,""读作fèi,指犬叫声打破雪夜寂静
  • 鹤眠诗梦清:典出林逋"妻鹤子""清"字双关梦境与雪景澄澈
  • 冰花:特指凝结在树枝上的冰凌,元代称"挂"
  • 瘦横:拟人化描写,形容梅枝清癯横斜之态

2. 现代译文

```

犬吠声划破雪夜村居的静谧,

白鹤安眠伴着诗人清雅的梦境。

老树枝桠结满冰凌,

宛若丹青妙手难以描绘的奇景。

疏梅倩影,

将瘦劲的枝干横斜在皎洁的窗月之间。

```

三、艺术赏析

1. 构图手法

  • 空间层次:由地面(犬)→空中(鹤)→树木(冰花)→窗前(梅影)构成垂直空间序列
  • 色彩对比:墨色村居(底)+ 白玉冰花(主)+ 黛青梅影(点缀)的文人画配色

2. 声韵特征

  • 押《中原音韵》庚青韵,"静、清、成、明"清冷悠远的尾韵
  • 平仄配置:"仄平平仄,仄平平仄平"的严格对仗

四、历史背景

1. 创作年代考证

根据《张小山乐府》收录顺序,应作于元至顺年间(1330-1333),时值作者晚年隐居杭州时期。同时期作品《人月圆·山中书事》同具"雪"梅"。

2. 社会语境

  • 元曲发展至后期逐渐雅化,此作体现"以词为曲"创作倾向
  • 折射元代文人"于市"生存智慧,与关汉卿等早期散曲家的市井风格形成对比

五、文学比较

1. 同题材作品

作品作者核心意象情感基调
《天净沙·秋思》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羁旅愁绪
《金字经·雪夜》张可久冰花梅影明月隐逸闲适

2. 接受史研究

明代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评其"瑶天笙鹤"人李调元《雨村曲话》称此曲"得王维辋川遗意"## 六、文化阐释

1.鹤意象:继承道教仙鹤象征,暗含对长生久视的向往

2.雪夜母题:延续柳宗元"孤舟蓑笠翁"孤独审美,但更添文人雅趣

3.物质文化:末句"窗月"元代已普及 translucent窗纸工艺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