```
楚天千里清秋,水随天去秋无际。遥岑远目,献愁供恨,玉簪螺髻。落日楼头,断鸿声里,江南游子。把吴钩看了,栏杆拍遍,无人会,登临意。
休说鲈鱼堪脍,尽西风,季鹰归未?求田问舍,怕应羞见,刘郎才气。可惜流年,忧愁风雨,树犹如此!倩何人唤取,红巾翠袖,揾英雄泪?
```
---
1.地理意象
2.典故溯源
---
千里楚天秋色苍茫,江水东流融入无边的秋意。眺望北方如黛的远山,仿佛在倾诉愁恨。夕阳西下的城楼,孤雁哀鸣声中,我这江南游子凝视宝剑,拍遍栏杆,却无人理解登高远望的心绪。
莫提鲈鱼美味,秋风已起,我岂能像张翰那般归隐?若像许汜只求田产,又有何颜面见刘备这般英雄?可叹年华虚度,风雨飘摇的国势令人忧心,连树木都老去!谁能唤来红巾少女,为我拭去英雄泪?
---
《水龙吟》双调一百零二字,仄韵格律严谨。辛弃疾突破传统,在长调中融入散文句式(如"倩何人唤取"开创"文为词"新风。
---
1. 创作时间:1181年(淳熙八年)
2. 地理意义
---
1.词学地位
此作被清代陈廷焯评为"轩词中第一"代表了南宋豪放词的巅峰成就,与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并称"宋词双璧"。
2.后世影响
- 明代杨慎《词品》称其"雄深雅健,如对文章太史公" - 现代学者叶嘉莹指出词中蕴含"意与境遇双重落空的悲剧性"3.比较研究
与陆游《诉衷情》(当年万里觅封侯)相比,辛词更具空间纵深感;与岳飞《满江红》相较,则多了知识分子式的沉郁顿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