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牌名:蟾宫曲(折桂令)
作者:元代·徐琰
原文:
> 觉来时三丈日高,睡浓时万户钟敲。
> 惊梦回铁马檐间,报晴来金鸡树杪。
> 利名场苦奔忙,白玉堂懒梳妆。
> 功名纸半张,富贵梦一场。
1."三丈日高":典出《淮南子》"出于旸谷,浴于咸池,拂于扶桑"喻天亮已久
2."马檐间":即檐马(风铃),元代建筑常见装饰,《营造法式》载其"以铁为之,悬于檐角"
3."鸡树杪":元代官方报晓制度,《元史·礼乐志》记载"晨官树金鸡于仗南"###三、白话译文
(逐句对应翻译)
原句 | 译文 |
---|---|
觉来时三丈日高 | 醒来时太阳已高悬三丈 |
睡浓时万户钟敲 | 深睡中却被晨钟惊醒 |
惊梦回铁马檐间 | 檐角风铃惊破残梦 |
报晴来金鸡树杪 | 树梢金鸡啼报天晴 |
1. 时空对照艺术
2. 修辞特色
3. 思想内涵
通过晨起场景的五个层次递进(觉醒→惊梦→闻报→反思→彻悟),完成对功名价值的解构,体现元代知识分子典型的"世-嘲世"双重心态。
1.创作年代考据
据《全元散曲》记载,此曲应作于至元二十八年(1291年)前后,时值元世祖推行"汉法"改革,科举时断时续,徐琰作为东平学派代表人物,借散曲抒发文士困境。
2.曲牌流变
"蟾宫曲"本为唐教坊曲,元代周德清《中原音韵》将其归入"调"徐琰此作突破传统闺怨题材,开创"曲讽世"新范式。
1. 与马致远《双调·夜行船》比较:
2. 与张可久《醉太平·叹世》对照:
- 徐曲重场景白描,张曲善用历史典故
关于"鸡树杪"存在两派观点:
1.心理学视角
"梦回"REM睡眠周期理论,展现从潜意识(梦)到意识(醒)的切换过程
2.生态批评视角
"马檐间"反映元代建筑与自然声响的和谐共生,暗合当代声景学(Soundscape)理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