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7     共 2527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曲牌名:蟾宫曲(折桂令)

作者:元代·徐琰

原文

> 觉来时三丈日高,睡浓时万户钟敲。

> 惊梦回铁马檐间,报晴来金鸡树杪。

> 利名场苦奔忙,白玉堂懒梳妆。

> 功名纸半张,富贵梦一场。

二、注释精解

1."三丈日高":典出《淮南子》"出于旸谷,浴于咸池,拂于扶桑"喻天亮已久

2."马檐间":即檐马(风铃),元代建筑常见装饰,《营造法式》载其"以铁为之,悬于檐角"

3."鸡树杪":元代官方报晓制度,《元史·礼乐志》记载"晨官树金鸡于仗南"###三、白话译文

(逐句对应翻译)

原句译文
觉来时三丈日高醒来时太阳已高悬三丈
睡浓时万户钟敲深睡中却被晨钟惊醒
惊梦回铁马檐间檐角风铃惊破残梦
报晴来金鸡树杪树梢金鸡啼报天晴

四、文学赏析

1. 时空对照艺术

  • 纵向:从"睡浓"到"来"的时间流变
  • 横向:"白玉堂"与"利名场"的空间对立

2. 修辞特色

  • 鼎足对:"名场"、"堂"、"名纸"组意象平行铺陈
  • 数字对:"三丈"""视觉与听觉的夸张对比

3. 思想内涵

通过晨起场景的五个层次递进(觉醒→惊梦→闻报→反思→彻悟),完成对功名价值的解构,体现元代知识分子典型的"世-嘲世"双重心态。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年代考据

据《全元散曲》记载,此曲应作于至元二十八年(1291年)前后,时值元世祖推行"汉法"改革,科举时断时续,徐琰作为东平学派代表人物,借散曲抒发文士困境。

2.曲牌流变

"蟾宫曲"本为唐教坊曲,元代周德清《中原音韵》将其归入"调"徐琰此作突破传统闺怨题材,开创"曲讽世"新范式。

六、跨文本比较

1. 与马致远《双调·夜行船》比较:

  • 同:皆用""批判功名
  • 异:徐作聚焦"起"瞬时体验,马作展现人生全程

2. 与张可久《醉太平·叹世》对照:

- 徐曲重场景白描,张曲善用历史典故

七、学术争议

关于"鸡树杪"存在两派观点:

  • 主流派(王季思等)认为指报晓仪式
  • 新解派(宁希元等)考证或为"金鸡竿",《南村辍耕录》载元代宫廷有立竿赦囚习俗

八、现代解读

1.心理学视角

"梦回"REM睡眠周期理论,展现从潜意识(梦)到意识(醒)的切换过程

2.生态批评视角

"马檐间"反映元代建筑与自然声响的和谐共生,暗合当代声景学(Soundscape)理论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