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1     共 2531 浏览

一、原文呈现

曲牌名:天净沙

作者:马致远(约1250-1321年)

原文

枯藤老树昏鸦,

小桥流水人家,

古道西风瘦马。

夕阳西下,

断肠人在天涯。

---

二、注释详解

1.枯藤老树昏鸦

  • 枯藤:枯萎的藤蔓,象征生命衰败
  • 老树:年久衰颓的树木,暗喻时光流逝
  • 昏鸦:黄昏归巢的乌鸦,传统意象代表萧瑟

2.小桥流水人家

  • 通过"人家"与""空间对比
  • 流水:隐喻时间不可逆性

3.古道西风瘦马

  • 古道:荒废的驿道,反映元代交通状况
  • 瘦马:营养不良的马匹,暗示旅途艰辛

4.断肠人

- 典出《世说新语》"肝肠寸断"指极度忧伤的游子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缠绕枯藤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的乌鸦,

溪流小桥旁散落着几户安居的人家,

荒凉古道上萧瑟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。

夕阳缓缓西沉,

漂泊的游子仍漂泊在遥远天涯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(1)意象组合艺术

  • 蒙太奇式拼接:全曲28字包含9个独立意象,通过"鼎足对"三句对仗)形成画面叠加
  • 色彩对比:枯黄(藤/树)与血红(夕阳)构成强烈视觉冲击

# (2)时空结构

  • 空间维度:水平(古道)与垂直(老树)构成十字坐标
  • 时间维度:从"昏鸦"""日暮进程

# (3)情感表达

- "断肠"达到情感顶点,符合元曲"头、猪肚、豹尾"的创作规范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元代社会现状

  • 科举废止(1313年恢复),文人失去晋升通道
  • 马致远曾任江浙行省务官,后归隐山林

2.散曲发展

  • 该作品代表元初"丽派"曲最高成就
  • 创作时间推测为作者40岁后漂泊江南时期

---

六、跨文化比较

1.与唐诗对比

- 不同于杜甫"垂平野阔"宏大叙事,聚焦微观场景

2.西方同类作品

- 可比叶芝《驶向拜占庭》中的衰老主题

---

七、学术争议

1.创作地点考证

  • 杭州说(依据作者任职经历)
  • 大都说(元曲北方起源论)

2."马"象征

- 有学者认为暗指元代"站赤"驿站)制度的腐败

---

八、现代价值

1.语文教育: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

2.艺术改编:2022年国家大剧院交响合唱版演出

3.心理疗愈:可用于表达现代人的孤独体验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